极目新闻评论员 纪平
近日,一则“越野车男子别停摩托车”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男子驾车连续变道险酿事故,下车后辱骂、威胁摩托车骑手,越野车司机被部分网友误认为是中联重科员工。中联重科紧急发布声明澄清事实,与该男子无劳动关系,非公司员工。(据4月12日新黄河报道)
视频截图
视频中该男子不文明行驶,被指出后还骂骂咧咧、毫无素质,视频一出,引起广泛关注。为何一个普通人的交通纠纷会牵扯到企业形象?越野车男子身上的衣服显示的清晰标识,让网友自然联想到标识所代表的企业。这说明,在当今社会,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已不仅代表自己。特别是在发生争执时,当事人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被放大解读。
中联重科及时澄清,是必要的,因为在企业形象可能受损时,予以重视、及时行动是最优选择,这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公众负责。
事实上,“标签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当外卖骑手闯红灯时,人们往往会归咎于平台管理不善;当公务人员态度不佳时,单位会遭反噬。这也提醒着,在公共场合,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一个路怒行为,一次违规驾驶,不仅危及自身安全,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当然,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网友“过度联想”。几秒钟的视频虽短,却将冲突的关键亮出来,越野车男子别停摩托车是事实,其身上的衣服显示的标识很清晰。这也侧面说明,企业需要完善员工行为管理,特别是那些具有明显标识的企业车辆,更应当严格管理。毕竟在公众眼中,这些车辆就是企业的“流动名片”,是对外展示的窗口。
此次事件中的“误会”,反而成为一个生动的文明教育案例,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出门在外,你不仅是你自己”,每个人的行为都在参与塑造社会形象。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