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7月15日消息(记者 孙俊 实习记者 王宇坤)戴上机械手臂,用“意念”控制机械手弹奏钢琴;戴上AR眼镜,与各国友人进行无障碍交流……在杭州余杭,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7月15日,余杭区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发布首批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双清单”包含20项需求清单和20项能力清单,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为创新企业提供“试验田”和“首秀台”,加速科技成果落地,打造更具未来感的智慧之城。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需求清单”包含20项城市机会场景需求,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政府侧化身主力军,主动开放真实、多元的城市应用场景,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打造“试验田”“练兵场”和“首秀台”,全力帮助企业培育拓展市场。
“能力清单”融合前沿科研突破与本土科创力量,集结多家省级实验室、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突破和成果产业化,汇聚20项硬核技术解决方案,为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余杭区已先行先试,探索场景应用。申昊科技的水下机器人已应用于桥梁安全检测,成功从实验室走向“实战场”;与迅蚁科技合作的无人机医疗标本运送项目,则构建起高效的空中生命通道。这些案例展现了科技创新企业与政府在应用场景中的“双向奔赴”。
“双清单”的发布,不仅是余杭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更是其打造未来城市、构建新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一步。
未来,在余杭,智慧“大脑”将让城市更懂你:脑机接口技术突破神经信号边界,帮助行动不便者凭意念操控设备,重新获得生活主动权;智慧“大脑”精准感知环境,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车来(人来)灯亮,车停(人走)灯暗……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充满温度的生活助手。
这些场景重构着出行逻辑,让车路协同更加安全高效:在未来科技城的智慧路口,传感器实时捕捉车流、车速数据,与过往车辆动态联动,绿灯起步辅助、行人防碰撞预警等功能让通勤更安心;这些场景为文化赋能,让历史与未来在此刻相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AR眼镜为游客点亮虚实交织的光影,五千年前的玉琮纹路与先民生活场景立体浮现……
余杭区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场景机会,把城市治理转变成新技术应用机会,以科技之力生动重塑着城市未来。
为了面向社会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吸引前沿科技企业参与,余杭正加速布局以空间计算、脑机接口、低空领域、“人工智能+”等特色前沿领域为重点的多元化创新示范中心,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呈现前沿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和多元化应用场景,打造专业化展示体验平台和赋能中心。
“城市机会场景建设也是政府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点,发展新经济主动开放服务的‘新窗口’。”会上,余杭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工作机制保障上,将继续完善全流程、全链条的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体系,探索“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精准匹配—要素保障—高效协同”的机会场景创新体系,这将为科技创新企业和政府搭建更加高效的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未来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