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超大型油船“新时代拓展15”号顺利从靖江离泊,以编队形式试航。这艘巨轮是新时代首制的30万吨级超大型游轮,采用了业内前沿的LNG清洁绿色能源及传统燃油双动力设计,环保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预计7月中旬交付船东,将驰骋于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
靖江,这个曾经的江边小城,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2021年第一次超过造船大国日本之后,靖江市的造船量一直领先全球。靖江正加速从“规模领先”向“技术领航”跨越,驶向更为广阔的深蓝海域。
从滩涂荒滩到产业重镇,崛起之路铸就辉煌
靖江造船业的序幕在1971年拉开,靖江县交通局在夏仕港口长江边的荒滩上,用10万元创办了靖江县交通机械修理厂,开启了修造木船的征程。1972年,40吨钢骨架水泥船和25吨钢质驳船的成功建造,标志着靖江造船业正式启航。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靖江造船厂成为交通部、中国船舶总公司定点造船专业厂,1985年造船总载吨近万吨。90年代中期,靖江造船企业抓住市场机遇,1997年“虹春”号万吨散货轮下水,成为国内地方船厂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轮。2000年后,靖江造船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新世纪造船、新扬子造船等龙头企业崛起,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如今,靖江船舶产业已形成庞大而完善的体系,拥有船舶造修拆企业16家,配套企业200余家,构建起从船舶设计、钢材加工、零部件制造到船舶总装、维修、拆解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1至4月,靖江造船业手持订单量达390艘、4362.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全年预计交付87艘、804.8万载重吨,合同金额增幅达11.1%,这些数据在全国县域造船业中名列前茅。
龙头企业的引领与错位发展策略,更让靖江造船形成独特竞争力。新时代造船作为全球船舶建造领域的 "单项冠军",厂区内大型船坞整齐排列,巨型龙门吊日夜运转,工人们在各环节有条不紊地推进大中型散货轮和油轮的建造;扬子江船业专攻集装箱船,与地中海航运等国际巨头保持深度合作;靖江南洋船舶则聚焦特种船领域,在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产业布局上,靖江船舶产业集中区规划科学,功能完善。区内不仅有大型船舶制造企业,还有大量为其配套的中小型企业,涉及船舶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等多个领域。这种集群式发展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产业区内还设有船舶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
靖江造船基地 图片来源/靖江发布
智能为桨,驶向高端绿色新航道
作为全球船舶建造领域的“单项冠军”,新时代造船在创新之路上不断迈进,其手持订单中绿色船舶占比超60%。“第 4 艘化学品船已进坞合拢,全年计划交付 30 艘高技术船舶。”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能源船舶智造项目智能化分段车间建设进度已过半,投产后将有效助力生产效率提升30%。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引入,让造船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提升了产品质量。“碳排放量减少是整个国际海事制造业的大势所趋,”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忠林介绍,“以LNG(液化天然气)为主燃料的双燃料动力船,大大降低了海洋运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国际海运市场的‘抢手货’。”
同为龙头的扬子江船业在绿色与智能赛道上同样表现亮眼。4月,为地中海航运建造的LNG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交付离厂,企业还在加快与国外船东洽谈20余艘超大型VLEC船订单。其投资建设的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正按智能化工厂标准推进,未来将打造世界级LNG船建造示范区。在绿色船舶技术研发上,扬子江船业不断加大投入,拥有全系列气体船型技术储备,为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两大龙头船企的创新突破,正是靖江“两船一链一核”产业矩阵的生动缩影。“一链”的代表江苏亚星锚链,通过自主创新实现300米以上水深浮式平台系泊系统国产化替代,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系泊链生产研发企业;“一核”则聚焦船舶“心脏”——靖江引进船用低速柴油机厂,与德国曼恩开展技术合作,多凯柴油机研发的远洋船舶低速机首台主机已于5月下线,填补了区域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
这种“链式创新”还体现在跨企业协同上:新扬子造船与大津重工联合开发的LNG燃料舱智能喷涂系统,使涂装效率提升40%,单舱建造周期大幅缩短。众多“单项冠军”在协同创新中催生出完整产业闭环,目前靖江市20家规模以上造船配套企业,已构建起涵盖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环保装置、智能船用设备的全链条体系,国产化配套率突破65%。正是凭借龙头企业带动与完善配套支撑,“靖江船队”稳居国内民营造船龙头地位,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民营造船基地。
靖江造轮船下水 图片来源/靖江发布
政策助力 行稳致远
靖江船舶产业能构建起完善体系并实现规模跃升,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是关键支撑。
“当前正是新船接单建造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帮企业抢市场、抢订单、抢生产,快交船、多交船,以全周期服务推动转型升级。” 靖江市工信局局长杜正宇的话,道出了政策服务的精准导向。日前发布的“千帆靖发”揭榜挂帅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中,高技术船舶发展需求占比近10%,这些经梳理的核心难题将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以开放姿态汇聚智慧攻克技术壁垒,为船企及配套企业向高端进阶铺路。
靖江市科技局则从创新根基入手持续发力。“要加快培育高端研发载体,依托科研机构与骨干企业引进‘船用’高端人才。” 科技局局长赵小华表示,当地正通过搭建产业链紧密载体,发挥高技术船舶产业链服务团作用,定期组织上下游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协作共生。这种政企协同的合力,正推动“双核驱动、全链协同”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形,为靖江造船业筑牢“科技”硬核支撑。
在全球,每10艘新船中就有1艘从靖江启航,全国每5艘船舶中便有1艘诞生于此。扬子江畔,新时代造船董事长袁凯飞站在码头,眺望一艘即将交付的LNG双燃料巨轮。50年前,他无法想象这片芦苇滩能诞生世界级造船基地;如今,新世纪船厂的手持订单排到了2029年,长江之畔的这座小城,正持续书写着造船业的传奇。
文/李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