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在深启动建设。
这个基地来头可不小,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深圳人才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而且也是华为公司本部首次深度参与建设的全球人才培养标杆项目。
深圳目前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省级产业就业培训基地2家,市级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354家。
这次的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主要是为了填补国内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根技术人才系统性培养领域空白,致力于5年内培养高质量数智人才超20万名。
据《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统计,截止2025年,仅中国ICT人才需求将达6400万,缺口将有2000万,其中云计算571万,人工智能378万,鸿蒙170万。全球ICT人才需求将达2亿,缺口有6000多万,云计算1713万,人工智能1134万,大数据1400万。
为什么要培养ICT人才?
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中,数字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对于科技公司,几乎所有行业都是这样。
世界银行高级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 冯·托森伯格曾强调,“如果没有互联网的接入和有效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数十亿人将被锁在现代世界的门外。”
可见ICT教育和培训已成为经济上的当务之急。
ICT技能可以更好的满足未来就业需求
随着自动化、AI和数字化工具的发展,工作性质正在迅速转变。据估计,未来工作的10个中有9个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数字技能。未能对工人进行信息通信技术培训的国家可能面临更高的失业和就业不足。相反,投资数字技能的人可以更好地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图源:图虫创意。
实证研究表明,信通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与GDP增长和企业生产率相关。例如,在尼日利亚,在信通技术部门快速增长的2024年,该部门贡献了GDP的17.68%,这也是推动该部门贡献GDP总量25%的动力之一。各国政府认识到,普及数字技能对于“在数字经济中竞争”和保持增长至关重要。世界银行明确建议各国,教育和提高ICT技能是未来竞争力和创新的先决条件。
现代经济体正看到科技初创公司和“数字原生”公司的激增,从金融科技和电子商务到生物科技和游戏,这些公司依赖于熟练的程序员、工程师和IT专业人员的管道。拥有强大ICT人才库的地区(如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中国深圳)已成为吸引投资和创造高薪工作的创新中心。
对于那些旨在发展本国技术部门而不是仅仅消费外国技术的国家来说,数字技能培训至关重要。例如,越南政府认为数字技能培养作为该国转变为地区科技中心和从基础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移动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数据和实践证明数字技能已成为新的驱动因素,它提高了传统行业的生产力,并推动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因此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也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华为此次深度参与有何深意?
MWC25巴塞罗那期间,在 “助力ICT人才培养,共赢数智新未来”主题论坛上,华为发布数字化实训2.0解决方案,助力全球院校培育ICT数智化人才,服务全球产业人才需求。
▲MWC 2025盛大开幕,华为展台。图源:IC Photo
自2013年开始,华为就启动了华为ICT学院项目,至今已培训超过130万名学生。通过这一举措,华为正在培养具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能的新一代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推动创新,为不断发展的科技产业做出贡献。
华为ICT学院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0多家学院,其中华为认证的ICT学院讲师超过11000名,每年培训学员近30万人。
除了培训项目外,华为ICT学院还举办了享有盛誉的华为ICT大赛,一个国际平台,大学生可以在这里展示他们的技能,交流思想,并在全球舞台上竞争。学院和竞赛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技能学院认可为旗舰项目,凸显了其对全球数字人才发展的重大贡献。
据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华为主要负责提供分层分级数智人才培养服务及课程、实训资源,同时导入华为职业认证体系,实现人才精准评价,与此同时,依托华为专家资源及成熟生态体系,提供包括驻场/授课、职业工种标准开发、辅助运营在内的高质量专业服务,实现人才闭环,提升基地影响力。
此次华为的深度参与,意味着华为不再仅仅是技术供应商,而是成为人才培养生态的核心共建者。这种角色转变,有助于华为将其技术标准、产业实践与教育体系深度融合,推动“华为标准”向“中国标准”乃至“全球标准”演进。
深圳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该基地的落地将进一步增强深圳在数智领域的全球影响力。预计到2030年,基地将成为全球数智人才培养高地,为深圳乃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目前深圳技能人才总量超4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达159万人,占比39.2%,居于全国前列。
该基地由深圳市政府、华为与深圳人才集团三方共建,整合政策、技术、资源和运营优势,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赋能+平台落地”的协同机制。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也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样板”。通过构建“招生—培训—考试—认证—就业—创业—孵化”的闭环生态,基地也将持续为深圳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增强深圳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察理思特
采写:叶梅
编辑:梁煖、吴俊霞、刘嘉泳
校审:吴俊霞、马丹、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