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印度政府宣布,针对美国政府加征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一事,印度将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印度已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相关决定。印度在向世贸组织提交的文件中指出,鉴于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的关税额高达7.25亿美元,印度也要“对美国商品征收同等金额的关税”。文件并未明确列出关税税率及具体征税商品类别。另一方面,文件也指出,若美方重新审视关税政策并作出让步,印度也可能撤回或调整其反制措施。
莫迪(资料图)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的表态更显强硬:"印度的谈判是基于实力,而非在最后期限前仓促妥协。"这番言论让本已紧张的谈判氛围雪上加霜。就在三个月前,美国突然宣布对印度产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直接影响印度28.9亿美元的出口贸易。印度认为,这是华盛顿为保护本土产业采取的"保障措施",严重损害了印度出口商的利益。根据印度财政部测算,美国新关税将使印度每年多支付7.25亿美元,因此印度计划对"原产于美国的等值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美印双方的谈判也是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之所以印度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转变,完全是因为美国太过得寸进尺。原来,美方见到印度对美方做出退让后,认为可以轻松拿捏印度,于是美国就趁此时机从印度身上搜刮利益,美国先是对印度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紧接着,美国又要求印度打开自己的农产品市场,并从美国进口转基因玉米以及大豆。然而,让美国没想到的是,自己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操作触及了印度的红线。
印度财政部长为与美国的谈判划出两条“红线”。在不久前公布的印度《金融快报》采访中,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表示,农业和乳制品是印度在谈判中的两条“重要红线”,必须高度谨慎处理。
特朗普(资料图)
农业和乳制品作为印度的支柱产业,甚至可以说印度经济都要依靠于这两大产业发展。一旦失去了农业和乳制品,且不说对于印度的经济打击有多严重了,到时候恐怕饿肚子的人又不知道要多出来多少了。印度作为农业大国,莫迪自然不可能在这两方面松口的。农业和乳制品作为印度支柱产业的同时,更是担负着养活印度人民的重任。但如果美国乳制品公司进入印度,印度的小型企业如何比得过美国的乳制品大公司,到时候印度的乳制品行业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此前,美国方面曾自信认为印度是最有可能率先与美方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但印度目前的强硬态度与美方预期形成明显反差。美国先前与其他国家在关税问题上发生对抗时,就因为过高估计了自身的优势,最终付出了较大代价,不得不暂时停止对相关国家的施压,转而接受平等的贸易谈判。这一事件对美国的国际形象以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美方的妥协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其政策立场强硬但实际缺乏足够支撑的现实。
莫迪(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压力,单纯的妥协和让步可能换不来平等。坚决的反制,反而成了一种新的博弈方式。之前中国在面对美国贸易战时的做法,通过坚决反制,最终让美国在一些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这个先例给了印度不小的启发和信心。现在的情况是,过去那种以美国为中心的传统贸易体系正在受到挑战,像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都希望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