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是市里副处,自己孕期请假数月不上班,把大部分工作分给合同制同事”……7月9日,一篇优越感满满的“小作文”,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引爆舆论,激起公众对“特权”的质疑,被网友戏称为“娇妻文学”。
当日下午,云南省红河县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经调查,发帖人为红河县文旅局事业人员杨路某某,其怀孕期间,凭医院诊断结果向单位请假,请假符合规定。经核实,其丈夫为红河州某部门工作人员,并非“市里副处”。杨路某某为博取关注散布不实信息,产生不良影响,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等有关规定,给予其记过处分。
“娇妻文学”翻车了,但这件事带给大家的刺痛感,并没有因为部分内容的失真和当事人被处分而消失。近年来,因“炫耀特权”引发的调查处分事件不在少数。舆论的每一次敏感与监督,说到底都是公众对公平正义渴望的直接表达,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痛恨。
博取关注也好,虚荣炫耀也罢,这场“伪特权”闹剧破坏的终是公职人员的整体形象,暴露出个别工作人员网络行为失范、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淡薄等深层问题。公职身份不是流量筹码,社交媒体时代,公职人员的一言一行不仅是个人自由,更是公共责任的延伸。当所有体制内人员都能以自律守护公信,政府的权威才能真正扎根于民心。
策划:杨新顺 宋胜男
文字:刘丹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