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523字 | 阅读需8分钟
提到甘肃,很多人都会说起几句名诗或几个场景:黄河远上白云间,春风不度玉门关,大漠沙如雪,河西走廊,荒凉的古堡,雄伟的长城,如血的残阳。
甘肃是个典型的西北省份,给人的感觉是粗犷豪放,但甘肃东南部的陇南市,却属于长江流域,风情完全不同,三国时曹操和刘备曾激烈争夺。
【陇南】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在陕西汉中以西,地处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结合部,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地形的过渡带,面积2.79万平方千米。
陇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秦岭和岷山从东西两方伸入,形成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地形。
陇南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峰为西部的雄黄山,海拔4187米;最低点为东南部的罐子沟,位于白龙江出陇南处,海拔550米,也是甘肃最低点。
陇南属于长江流域,地处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上游,有三条重要河流,嘉陵江及支流西汉水和白龙江,嘉陵江发源于秦岭西北麓的玉皇山,嘉陵江携白龙江和西汉水之水滚滚南下,从北往南流入四川盆地,在重庆汇入长江。
北纬33°线穿陇南而过,孕育了南北兼具的独特气候条件,这里森林茂密,河流湍急,不时有大熊猫、金丝猴出没。陇南市气候有三大类型,北部和西部地区属中温带,中部属暖温带;南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属北亚热带。
陇南在甘肃独树一帜,有江南的温婉和秀丽,与甘肃的粗犷、豪放之美迥然不同,又称陇上江南。
陇南古为“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要地,先秦时设道(县),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元鼎六年),设武都郡。
武都郡是白马氐的主要游牧地,氐汉杂处。氐就是五胡十六国时建立成汉、前秦的氐人。
西汉武都郡太守府设在西汉水上的武都道,东汉移至徽成盆地西部的下辨,现在的陇南武都区则在白龙江畔。不过汉朝武都郡比今陇南市稍大,包括东侧陕西凤县等地。
1985年,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2004年撤销陇南地区,设立地级陇南市,原武都县改为武都区。
【曹操战刘备】
214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走投无路的马超从汉中逃入武都郡氐部,然后投降刘备。一年后,统治中原的曹操踏上故道,平定割据汉中的张鲁。
曹操控制汉中和武都,可沿嘉陵江南下直达剑阁,对刚控制西川的刘备构成巨大的生存压力。
218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征虏将军巴西太守张飞、平西将军马超,率将军吴兰、将军雷铜、将任夔等,先期出发,进攻下辩,意图抢占武都郡。
马超已经说服以雷定为代表的七个氐人部落响应,合计有万余落,有数万人口,万余骑兵。虽然张飞、马超未能占据武都郡,但带走万余落人口。
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刘备占据汉中、武都。作为刘邦的后人,刘备对汉中和武都的理解,比一般人要深刻。
曹操在雍州刺史张既的建议下,将武都诸氐五万多人内迁。在曹操看来,武都是蜀汉北伐的桥头堡,尽量少留人口,否则后患无穷。
从汉中北上关中或陇西,大致有五条道路,西部的两条是祁山道和故道,全部在武都郡。
祁山道在武都郡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其北岸这座山即祁山,沿祁山逆西汉水而上,就是祁山道。沿祁山道翻过几座山,就到了渭河流域,对曹魏的雍州威胁极大,进一步还能居高临下攻击关中。
图-刘邦韩信暗度陈仓
故道在武都郡东北部的嘉陵江沿岸,逆嘉陵江而上,就是故道,可直抵关中四塞之一的大散关。
故道北连关中的大散关,南接汉中阳平关,扼陇西、川蜀、关中三地要冲,素称“关中锁钥,汉中咽喉”。当年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汉中攻入关中,走的是故道。
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率军五伐中原。其中三次是走西汉水的祁山道,过祁山攻击汉阳郡;一次走故道攻击陈仓;一次走褒斜道攻击关中。
从诸葛亮北伐的路线看,五次有四次走武都郡,只有最后一次走褒斜道翻越秦岭,不过这次诸葛亮在关中五丈原病逝,从而前功尽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