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团队主导的“镁氢智储”项目,成功研发出全球领先的低温便携固态储氢材料。该成果攻克了困扰行业数十年的“储氢温度高、容量低、循环差”三大技术瓶颈,关键技术指标超越美国能源部(DOE)车载储氢标准,为我国氢能产业注入强心剂。
项目首创“纳米镁表面原位掺杂微量镍”技术。北京大学氢能专家李星国教授评价:“该技术突破性实现低温环境下的高密度可逆储氢,为移动式氢能应用扫清障碍。”
项目由徐州工程学院本科生徐肖楠作为负责人,7个专业学生组成的“氢峰新材”团队历时4年攻坚:完成1000余次实验、万余组数据测量;获12项国内外专利(含美国发明专利);在上海镁源动力等企业完成中试,应用于氢燃料电池自行车、物流车储氢系统。
目前,该成果已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团队纳入车载储氢合作计划,未来将在物流车、无人机、便携电源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徐工程)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