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教育部公布今年高考报名人数: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比去年的1342万人减少7万人。根据教育部数据,这是2017年以来高考报名人数首次减少。
高考报名人数为何8年来首次下降?释放什么信号?
【8年来首次降低】
近年来,高考人数的变化趋势备受社会关注。过去十年中,2015年至2017年的高考报名人数保持在940万人左右,2018年上升至975万人,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突破千万,达到1031万人。
此后,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稳步上升,2020年为1071万人,2021年为1078万人,2022年为1193万人,2023年为1291万人。直到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突破1300万,达到1342万人,较2023年增加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比去年的1342万人减少7万人,出现小幅回落。
2015年-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来源:网络
【为何人数减少?】
那么,高考报名人数为何8年来首次降低?适龄人口减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与18年前的出生人口数量密切相关。2025年参加高考的大多为2006年、2007年出生的孩子,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与这两年出生人口数量的自然波动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出生人口数量为1581万人,2007年出生人口数量为1591万人。相较于以前的出生人口数量,2006年、2007年的出生人口数量较少。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5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1765万、1696万、1641万、1594万、1588万、1612万。
其次,复读生规模的变化同样会影响高考总人数。近年来复读生的比例有所上升,但2025年复读生的规模并未进一步大幅增加。2024年全国高考实际报名人数为1342万,其中,复读生人数为410万人,首创历史新高。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和录取方式的多元化,部分地区的复读生比例有所下降。例如,实行“3+1+2”选科模式的省份,由于考试内容和录取规则的变化,复读生人数有可能减少。
【升学渠道多元】
教育政策的调整对高考人数产生影响,升学路径也不再只有单一的高考“独木桥”。
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职、高职升入本科院校的通道不断拓宽。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政策导向可能会促使部分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路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普通高考的报名人数。
上海周一刚刚发布的《2025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计划》显示,今年,上海新增了29个中高职贯通、6个中本贯通和7个五年一贯制专业点。截至今年,上海共设立了210个中高职贯通专业点,80个中本贯通专业点和75个五年一贯制专业点。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本贯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方式不断“扩容”,传递出上海持续加大长周期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信号。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受欢迎。
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解释,“职教高考”与“中职本科直通车”逐渐吸引部分原本可能选择普通高考的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分流。部分学生选择提前通过“技能高考”“高职单招”等方式升入高等教育,不计入6月普通高考报名统计。
国际教育的发展是另一个影响因素。近年来,出国留学成为很多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选择,让孩子去国外接受教育,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模式,分流了一部分原本可能参加高考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比例有所上升,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2023年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留学生总数突破80万,较2019年增长23%。
【竞争压力减小了?】
高考报名人数减少,意味着竞争压力减小了?
从表面来看,高考报名人数的下降似乎意味着总体的竞争压力有所缓和。根据教育部要求,2025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计划将增加2万人以上,增长率约为4%。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表示,但是全国总报名人数减少,并不意味着每个省市的报名人数都减少。事实上,一些省市的报名人数反而增加了。比如,今年福建省新增10个高考考点,考生人数25.6万人,较2024年的24.2万人增加1.4万人;今年,江苏省无锡市高考报名人数2.6万多人,设18个考点、891个考场,考生人数和考场数均创近10年新高。“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与高校招生人数、冷热专业都息息相关。”樊秀娣表示,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各省的招生计划和考生人数的匹配情况更为关键。
考生们不能因为报名人数的下降而掉以轻心。相反,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另一方面,家长也需要理性看待高考,不要过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而是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