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3)日,浙江宁波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小学部食堂被曝绞肉机内存在大量活体蛆虫,引发广泛关注。随后,校方介入调查,并发布情况通报,称家长反映绞肉机内有蛆虫的情况属实,系该绞肉机在上次使用后未按要求及时规范清洗导致。目前,学校已对食堂进行全面消杀、清理。同时,余姚市将依法依规开展全面调查,对违反校园食品安全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食品安全无小事,校园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仅事关学生身体健康,更牵动着广大家长的心。学校食堂绞肉机内竟有大量活蛆,着实让人恶心,也令人气愤。虽然目前官方通报称,“系该绞肉机在上次使用后未按要求清洗导致”。那么问题来了,上次使用到底是多久?是一次未清洗还是长期未清洗,才导致如此大量活蛆存在?根据通报,此事是家长陪餐时,进入食堂后厨发现。家长一眼就能看到的事,为何食堂工作人员就没及时发现?相关设备清洗流程以及重点工作环节是否每天建有台账并实行监督?
显然,一纸通报并未打消家长心中的疑虑、平息公众的愤怒。而更讽刺的是,涉事学校还曾获“浙江省A级食堂”“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学校”等荣誉。作为“示范单位”,连起码的日常清洁流程都不到位、相关监管也形同虚设,又是打了谁的脸?
近年来,类似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并不少见,有的是给学生吃变质发霉食材,有的则是相关清洁卫生不合格不到位,种种乱象不仅伤害学生身体健康,也让众多家长倍感揪心与痛心,其中暴露出的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更凸显出常态化监管与透明化管理的迫切性。
就在去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对学校主体责任和教育行政部门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校长应切实履行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应严格规范执行陪餐制度,每学期应面向师生和家长分别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及满意度测评。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健康,必须干干净净、明明白白。让学生们吃上“放心餐”,让家长们能放心校园餐,相关各方必须各尽其力、各司其职。一方面,必须加强校园餐流程管控与责任落实,做到“明厨亮灶”,让校园餐晒在阳光下,才不至于“发霉”“生蛆”;另一方面,还要落实“师生共餐”“校长陪餐”等制度,督促相关责任方都能像关心自家孩子一样关心每位学生吃得好不好、健不健康,才不会对相关问题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外部监督,此次事件得以暴露就是家长陪餐制起了作用,持续鼓励家长委员会等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在社会层面形成共治,也有助于进一步扎牢校园食品安全的篱笆。
总之,在制度上优化、在责任在强化,唯有“严”字当头,才能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让每个孩子都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