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后,两个国家的反应截然不同,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巴基斯坦全体民众沉浸在庆祝的气氛中,笑容满面,整个国家弥漫着胜利的喜悦。而印度却表现得相当沮丧,似乎心情十分不爽,甚至有些愤怒。然而,你或许认为印度就此放弃了吗?其实不然,印度人能做出的一些事,可能会让你一时难以置信,甚至觉得像是假的新闻。根据5月12日新德里电视台(NDTV)的报道,印度人民党宣布将在5月13日至5月23日举行为期十天的全国庆祝活动。5月13日,印度总理莫迪发表了全国电视讲话。
在这次讲话中,莫迪毫不留情地表示,巴基斯坦军队不堪一击,印度军队甚至能够轻松将其抛洒如同粉末一般。“巴基斯坦的无人机和导弹在印度面前像稻草一样掉落,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这一番话显得格外自信,甚至有些荒谬。一个国家竟然能自我陶醉到如此程度,这种行为简直是全球唯一无二的。
如果要评选出“丧事喜办”的世界前三,印度无疑排在其中三名。就在巴基斯坦的无人机残骸还在农田中冒烟,阵风战机的残骸尚未完全收集时,三名飞行员的生死尚未得知,印度政府却已开始为“朱砂行动的辉煌胜利”庆祝,号召每个公民共同参与。对印度人而言,战争似乎总是只有三种结局:失败的胜利,平凡的胜利,或者巨大的胜利。
但在这个网络信息极为透明的时代,莫迪真的能够掩盖这场空战的失败吗?答案是,能。除了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封禁发布关于战机被击落信息的账号和媒体,印度国内警方甚至开始采取行动,针对那些发表类似言论的民众进行打压。根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的报道,印度警方在5月11日逮捕了一名名叫贾马特·阿里的27岁男子,理由是他在Facebook上发布了巴基斯坦空军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图片和信息。警方还发现他点赞了一些认为印度军队战败的视频,并以“危害印度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罪名将其起诉。如今,在印度,谈论空战失败,甚至连转发或点赞相关内容,都可能面临被拘捕的风险。
除此之外,印度社会的情绪愈加不稳定。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Vikram Misri)因代表政府发布停火声明而遭到大量网民的疯狂攻击。那些愤怒的网友不仅称他为叛徒,还威胁要伤害他的妻子和孩子。最终,米斯里不得不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设置为私人,避免进一步的骚扰。
另外,印度特伦甘纳邦海德拉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暴力事件。5月10日,印度人民党成员带领一群支持者对一家名为“卡拉奇”(Karachi)的面包店进行打砸。这家面包店经营已有70多年,遭到袭击的原因是其店名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相同,而且招牌上还带有“中国”字样。印度人民党作为执政党竟然公然支持这种行径,展现了他们对民粹主义的依赖,这也是该党根基所在。
4月27日下午,卡纳塔克邦发生了更加恶性事件。一位球迷在当地一座寺庙附近的板球比赛中高喊“巴基斯坦万岁”,随后被一群愤怒的印度球迷围殴致死。卡纳塔克邦的内政部长将此事件定性为“暴民私刑”,虽然警方已经展开调查,但至今未逮捕任何嫌疑人。当地村民透露,死者原本是巴基斯坦板球队的粉丝,他并未喊出“巴基斯坦万岁”,而是为自己喜欢的巴基斯坦球星呐喊。但无论他说了什么,这一切已经无法改变,印度社会将其视为亲巴基斯坦的言论,最终导致他的死亡。
更有甚者,印度的旅行社也加入了抵制行列。5月10日,一家印度旅行社宣布将取消对中国、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旅游线路,并呼吁印度民众不要前往这些支持巴基斯坦的国家。这种行为实际上表明了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强烈敌意,然而他们并未反思自身的败局,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其他国家。
印度媒体在此次空战事件中扮演了十分丑陋的角色,尤其是新德里电视台(NDTV)。该电视台作为印度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空战发生后不断宣称印度军队取得了胜利,甚至呼吁印度海军出动航母战斗群攻击巴基斯坦。莫迪政府虽然没有让海军参战,但印度媒体和政府共同策划了一场虚假的胜利庆典,并号召全国民众共同参与,试图塑造一个“梦幻胜利”的假象。
这种精神胜利的情境,无论是空战中的“胜利”,还是印度多次宣称即将“入常”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说法,都充斥着自我安慰和幻想。尽管世界大国们口头上给予印度支持,印度却将其视作“入常”的门票,而忽视了其中背后深层的国际政治阻力。
印度人民党的成功,离不开他们对民众心理的精确操控。从2014年莫迪赢得议会选举以来,印度政府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成就。尽管印度大力宣传高铁、军工等计划,但这些大项目大多烂尾,无法兑现承诺。印度人却依然坚信“如果中国能行,我也能行”,这些幻象不断被印度媒体放大,助长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于印度人民党而言,推动这些虚假成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制造出民众的集体幻想。
目前,印度政府已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包括修宪、改国名为“婆罗多”(巴拉特)、以及确立印度教为唯一合法宗教。这些政策背后,莫迪的神话已经被创造出来,支持者甚至将他奉为神灵,这种宗教狂热使得任何荒谬的事都变得可能。历史的倒车已经开始,印度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