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十二星
算力入太空
■由我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主导
■中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开始组网
5月14日12时12分,一箭十二颗星!
这十二枚太空计算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这是我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航天民企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
“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
“对于之江实验室而言,不是简单地发卫星,我们是要构建太空计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把人工智能送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
本次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
“三体计算星座”从立项启动,到首发任务成功发射,只用了不到9个月。“在传统航天项目里,几乎不可能实现。”之江实验室计算星座科研任务总体部技术总师、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说。
百余个硬件、两百余个软件、近百万行代码,两百多名科研人员不分昼夜,以集智攻关的努力顺利完成首发任务的各项研制工作。
昨天晚些时候,在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指挥控制大厅,首发卫星的第一组遥测数据已经顺利回传。而此时,科研团队已经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后续的研发工作中,确保卫星组网、在轨任务等的顺利执行。
“三体计算星座”新一轨卫星发射任务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启动。“今年,之江实验室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之江实验室计算星座科研任务总体部总指挥、之江实验室总工程师赵志峰说。 本报记者 何冬健 林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