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乘组进入中国空间站之后,发布了首个乘组(神十九返回过程不计算)任务画面,其神20乘组实验训练健身忙忙碌碌!
然而,在太空健身锻炼之下,不少人也看到了罕见的一幕,那就是我国航天员居然在空间站“天花板”上进行健身。
这的确在此前的任务之中,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况,这是咋回事?下面就一步一步来看看。
神舟二十号新动态来了
的确,这是神舟二十号乘组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以来,首次披露的新动态(不包含神十九乘组返回时候的),也就是做的任务进行披露,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其各项太空实验,都在进行之中。
包括了微重力之下的生物实验,中国空间站的舱门加固,进行防御措施的提升,还有航天员的太空锻炼任务等等。
所以,虽然时间不是很长,相当于综合性的大约6个月任务周期来说,这完全不在一个点上,但相对来说,其任务也在非常顺利的开展。
当然,在这一次新动态之中,我国也是重点公布了关于神舟十九号乘组与神舟二十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任务之下的一些交接画面,可以看到两个乘组在交接任务之中,都非常的细心,并且进行实验布局等,都是相互协作。
这也说明了乘组之间的任务交接都是从“细节出发”,此前我国一般都是公布一些关于太空交接任务的重点画面,这一次大家可以看到不是那么简单,可以说是指出了任何一个细节的交接。
这其实就是此前给大家说的,那就是在太空之中任务执行阶段,存在与地面进行训练之下的一个差异化经验,这个时候我国航天员乘组就可以进行任务的交接人,然后让下一批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可以快速上手,这样的话,就可以快速完成太空实验任务的上手,进行新一轮的布局,不间断嘛。
这就是神舟二十号乘组新动态,这也是从画面之中给大家看到的一些细节点。然而,不少人也看到了有趣的问题,那就是我国神舟二十号航天员承租,居然锻炼都走出了新花样。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居然在空间站天花板锻炼,有多难?
的确,在航天员乘组的锻炼片段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那就是航天员陈冬居然在中国空间站的“天花板”上进行锻炼,这真的是别具一格,在我国空间站任务披露过程之中,是非常少见的一幕。
当然,从动作来看,是在进行“仰卧起坐”,那这样的锻炼难度大吗?有多难?
其实这难度都是一样的,因为航天员们在太空之中的环境完全一样,都是属于“失重”的环境模式,如果没有空间站底部扣钮,都会飘起来,所以,大家所处的环境都是一样的,那么无论是在天花板,还是在空间站底部进行锻炼,这个没有什么差别。
只不过,这看起来比较有趣味。
这在我国太空任务之中,很少见到这样的锻炼模式,一般都是跑步,然后在空间站下方进行锻炼,或者所侧面进行锻炼,天花板上是少见。
所以,看起来很强悍,但相对航天员们来说,其锻炼的模式,所承受的环境一样,这个没变化。
为什么航天员们要锻炼?
上面也提到了由于航天员在太空之中属于失重的状态,这会带来一定的身体影响。
就如此前给大家说的,航天员在空间站之中长时间生活,会变胖,这就是来自于失重环境,导致体液转移发生的改变,而且除了这个之外,在地球上,重力会对骨骼和肌肉施加压力,促使骨骼不断重塑来适应身体的需要。
但是在太空这种微重力环境中,骨骼不再承受与地球上相同的压力,于是会导致骨密度下降,肌肉萎缩。
按照研究的情况指出,其航天员在太空里待上一段时间后,他们大概会减少10%~20%的肌肉量。所以,要避免带来更加严重性的问题,在太空中的航天员每天都会进行2小时的高强度运动来减少肌肉的萎缩。
所以,对身体维持是少不了锻炼的,而且这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这样才可能维持得更好,这里大家也可以想到,我国航天员每天在太空之中还是真的忙,除了执行空间站实验任务,还要避免太空带来的影响,进行坚持锻炼。
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难以执行的,在生活之中大家都可以看到,坚持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是对航天员的要求。
而且,在航天员长时间任务结束之后,在返回地球之后,也要针对航天员们进行身体恢复,在神舟十九号乘组返回大家也看到了都在进行封闭式恢复,而且这个周期还不短,在恢复差不多的时候,就会跟大家见面,然后为后面的任务执行做推动。
而神舟二十号乘组预计是在10月返回地球,过后就是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进行任务的执行,开启新一轮的任务活动。
当然,我国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已经确定了,并且在训练之中,年初的时候我国都已经公布了,只不过是与神舟二十号乘组一起说明的,但是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的具体名单,也需要等待执行任务的时候才会公布,这是我国一直执行的保密措施。
而对于神舟二十一号飞船来说,已经全面准备好了,就在地面执行待命救援任务,主要是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安全做好安全策略,一旦太空之中的航天员发生了重大问题,需要返回地球,我国就会启动待命救援飞船,快速将航天员接回来。
而且就算这一艘待命救援飞船没有使用上,我国直接将其转移到下一次任务之中就行,这就是“双策略”,一边筹备下一次任务,一边确保航天员安全。
而且在全世界范围之中,除了中国做这样的策略,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也是为什么此前国际空间站遭遇太空被困的问题,执行太空救援都没有那么快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