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学岛,科创策源地。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在此默默耕耘,不懈奋斗。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科学岛上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周岁的科研团队,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安徽省唯一入选集体。这支了不起的队伍,就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高场磁体技术青年创新先锋队。
“拿到这项荣誉,大家都感到非常振奋,也鞭策我们继续迎难而上、奋勇拼搏,不断攀登高场磁体技术高峰。”谈及刚刚捧回的殊荣,先锋队队长房震激动地说。
强磁场,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在发现新现象、催生新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赫赫有名的国之重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该装置于201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
“创造的磁场越强,科学发现的机遇就越多。”房震介绍,近年来,装置研制团队不断向“最高磁场”发起冲击,共经历过三次大的失败,小的失败则数不胜数。2017年,磁场强度由40特斯拉提高到了42.9特斯拉,2019年这个数字被提高到了43.9,看似距离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保持的世界纪录(45特斯拉)仅一步之遥,却都以失败告终。
“要充分发挥青年科研骨干的重要作用,形成更加有战斗力的集体!”2022年初,在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部署下,包括高场磁体技术青年创新突击队在内的6支青年创新突击队成立,引导青年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虽然目睹过多次失败,新组建的高场磁体技术青年创新突击队却斗志满满,再次向“世界第一”目标进发。在和其他装置研制团队详细分析了以往冲击世界纪录失败的原因后,大家得出了统一结论:必须对装置中水冷磁体中高场线圈技术进行根本性的革新,才能保证磁场强度迈过45特斯拉的大关。
房震告诉记者,那段时间,青年创新突击队为了技术创新工作,熬到半夜是家常便饭。在改造高场磁体线圈的同时,他们还要保障与磁体运行相关的电源、水冷、低温和中控等支撑系统正常运转。但大家不断优化流程,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遇到困难也有过意志松懈的时候,但大家会相互鼓励,以科学家精神激励自己,抱定必胜的信念。”房震表示。
时间,从不会辜负每一位用力奔跑的奋斗者。2022年7月15日下午,一场令人瞩目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联合调试实验在强磁场科学中心举行,最终,装置混合磁体产生世界最高的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打破了由美国创造的尘封了23年的世界纪录。
在房震记忆里,队伍也是从那时由“突击队”更名为“先锋队”,他认为,突击是冲锋,先锋则是开路,这次更名时刻激励着他们不要懈怠,继续向前。
凝心聚力,乘胜追击。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9月22日,团队自主研制的稳态高场磁体装置的第六台水冷磁体,成功产生42.0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同样刷新同类型磁体所创造磁场强度的世界纪录,创造了强磁技术发展的“中国速度”。
如今,由房震带领的这支青年先锋队,已经由最初的9人,“扩容”到如今的33人,汇聚了高场磁体技术、材料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精密加工等不同学科方向的优秀人才,开展了包括创新磁体结构、优化制造工艺、升级水冷磁体技术装备系统等10多项技术创新,为实现高场磁体性能提升贡献了澎湃的“青年力”。
“现在,磁场强度每提升1特斯拉,都像在攀登珠峰。”房震表示,追求极限强磁场极端条件永无止境,团队将始终面向国家需求,牢记责任担当,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力前行,为我国抢占极端条件领域科技制高点作出更大贡献。
■ 本报记者 许蓓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