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三国”的时候,都会赞叹曹植的“七步之才”,而让曹植成就七步之才的,却是他的亲哥哥曹丕。曹丕夺嫡成功,当时对他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曹植,于是让他七步成诗,如若不能,那么曹植就“在劫难逃”了,于是曹植写下了著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篇,同时也为“兄弟阋墙”敲响了警示钟。
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不仅没有给他自己带来千古骂名,反而成就了一段佳话。但是,比曹丕兄弟早九百多年的郑庄公,却背负千古骂名。而“郑伯克段于鄢”,对于郑庄公来说,其实是情有可原的。相比曹丕来说,郑庄公可以说是一个可怜人,曹丕好歹没有遇到一个“扶弟魔”的母亲,而郑庄公饱受母亲偏心三十多年,这是何等的悲凉。明明有母亲,但母亲却不爱他,如果这样的事情,放在现代,估计都会同情郑庄公,求他的心理阴影面积。
孔子在删定《春秋》这部史书时,对“郑伯克段于鄢”这个事情,表示很为难,所以就用了“春秋笔法”,大家自己去“一字褒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