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第一师,为何改编为两栖机步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南京军区第1军第1师在两山轮战时期,涌现出了英雄模范“硬骨头战士”展亚平。展亚平所在连队正是战功卓著的“硬骨头六连”,也成为了第1集团军的一面旗帜。
▲“硬骨头战士”展亚平1998年,第1师改编为两栖机步师。大家可能不理解,一支步兵师怎么就改编为两栖机步师?对于这一问题,笔者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第1师的光辉战史。
第1师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组建于1930年7月的红2军团。彼时,红4、红6军在湖北公安文庙会师,合编为红2军团,贺龙、周逸群分任军政主官,全军1万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的张宗逊(左一)1937年8月,红2军团改称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卢冬生(未到职,后由张宗逊代理)、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下辖合团来源如下:
第715团(原红2军团第4师);
第716团(原红2军团第6师和红军第28军)。
抗日战争时期,第358旅先后扩编为张(宗逊)358旅、彭(绍祖)358旅、独立第1旅、独立第2旅等部。1946年10月,第358旅、独立第2旅、晋北野战军领率机关合编为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张宗逊、廖汉生分任军政主官。
第1纵队先后参加西华池、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榆林等战役,取得辉煌战果。1947年2月,第1纵队编入陕甘宁野战军。是年7月,西北野战军正式成立,第1纵队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
▲黄新廷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58旅改称第1军第1师,下辖第1、2、3团,黄新廷、余秋里分任军政主官。其中,第2团就是大名鼎鼎的“贺龙团”。
第1师编成之后,随军参加了陕中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解放西宁等战役战斗。西宁解放后,第1军兼青海省军区,遂行剿匪任务。
1952年6月,第3军撤编,所属各部与第1军合编,调整情况如下:
第1、3师合编为第1师;
第2、8师合编为第2师;
第7、9师合编为第7师。
经调整,第1军各师均采用重装师编制,第1师也不例外,各部情况如下:
下辖第1、2、3步兵团;
原第3师7团,被编为第1师炮兵团(1953年9月~1969年8月称炮兵301团);
原第3师8团,编为第1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206团,于1968年10月转隶坦克11师)。
1953年1月,第1师改称志愿军第1师,随军参加抗美援朝,隶属于志愿军第19兵团战斗序列。入朝后,第1军参加了夏季进攻战役,至朝鲜战争停战前,歼敌12069名。
▲抗美援朝停战后,第1军暂驻朝鲜。1958年10月,第1军奉命回国,军部驻防河南开封,隶属于武汉军区。在此背景下,第1师驻河南安阳。
1961年1月,第1师成为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4年1月,第1师1团第6连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
第6连在战争年代打仗是一把尖刀,和平年代更是以“战备思想过硬、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过硬、军政纪律过硬”而享誉全军。
▲“硬骨头六连”命名大会1975年,第1军、第20军换防,移驻浙江湖州,转隶南京军区。1984年7月,第1师随军赴滇参加两山轮战,毙、伤、俘敌4548人。
1985年6月,第1师随军归建,涌现出了一大批英模单位各英雄个人,部分名单如下:
第2团3连"坚守英雄连";
第1团9连班长黄仲虎"战斗英雄";
第3团1营副教导员兼1连指导员钱富生"英雄指导员"荣誉称号;
第1团6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是全军唯一一个两次被授予荣誉的连队)。
▲“英雄硬六连”战旗同年9月,第1师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步兵第1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具体情况如下:
辖第1、2、3团;
炮兵团;
坦克团(原第1军坦克团改隶);
高炮团(原第1军高炮团改隶)。
1998年8月,第1师在体制编制调整中,改建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保留第2团,第1、3团合编为第1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
经调整,两栖机步第1师下辖机步第1团、第2团、炮兵团、防空团和装甲团。其实,第1师改编为两栖机步师的深层次原因,可以理解为两栖机步师的优势有哪些?
据笔者考证,两栖机步师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弥补集团军两栖作战短板,提升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虽然我军拥有海军陆战队,可是其属于海军。陆军想要与之协同作战,或多或少存在指挥层级多、协同不便的缺点。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海军陆战队如之奈何?建设一支陆军专属的两栖作战力量,提升集团军编成内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这也是我军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的重头戏之一。
此外,海军陆战队重武器装备比例不大、兵力少的特点,也难以为陆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两栖机步师的组建,武器装备主打重武器,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两栖机步师火力强大,突防能力强;
两栖机步师的主战装备为63A(或63A1)型水陆两栖坦克,其配备的105毫米主炮威力非常之强大,且稳定性强,具体情况就不多说了。
▲两栖机步师部分武器装备此外,倘若将两栖机步师建制内的反坦克兵器集中起来,大概相当于1个团的兵力,这样的火力配置跟其他机步师相比,也是相当可观的。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两栖机步师所属炮兵团,配备有122毫米、152毫米、155毫米榴弹炮和122毫米火箭炮,兵力在4~5个营,火力压制能力尤为出色。
三、编制均衡,强调机动能力;
两栖机步师的编制相对均衡,考虑到了编成内各个火力支撑点的搭配。为此,两栖机步师主要通过两栖装甲输送车与步兵战斗车部队、分队与两栖坦克部队、分队混合编组的方式,进而打造出多个两栖混合装甲突击群。
▲两栖机步师主战坦克此类突击群内的两栖坦克主炮具备火力射程远、威力大的优势。不仅如此,师级建制内的装甲战斗车辆尤为重视机动能力:
泛水速度12千米/小时,陆上机动速度能够达到40千米/小时左右。
至于进入地形相对平坦的纵深后的机动能力表现,这是海军陆战队所不具备的优势,无需笔者赘述。
最为关键的是,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斗车可以背靠背互相支援,形成了长短结合、快慢互补、轻重兼顾的火力打击体系,可最大程度释放多兵种协同作战的体制编制优势。
▲原第1集团军“泛海编波”演训综合来看,第1师改编为两栖机步师也是为了优化集团军的兵种配置,可与海军陆战队形成轻重结合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格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其实,步兵师改编为两栖机步师,并非第1师。原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摩步第124师,于2000年年底也被改编为两栖机步师,这就是题外话了。
参考资料:
[1]《百战雄师(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军》(君威·〈军事史林〉);
[2]《为什么可以这么硬气?“硬骨头六连”给出最燃答案》(共青团中央);
[3]《我军两栖机步师突击力居世界前列适合首波攻击》(海文·〈舰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