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苏军的方面军建制是随着战场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的作战编成都是以军区级别的形式展开部署,所以,德军闪击苏联时,部署在西部边境的一共有五个军区遭到袭击,从北到南分别为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
按朱可夫在回忆录中提供的数据,当时苏军的兵力部署仅列宁格勒军区就有1275公里的边防线,部署了21个师和1个步兵旅;而其它4个军区的陆地边防线只有2100公里,部署了149个师和1个旅,说明苏军的防御重点在南线和中线。当然,还有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以及一些岸防部队及其它边防部队共同防御这些漫长的边境线。
1941年3月,为了应对战局变化,苏军紧急征调了80万新兵补充到西部边境,使边境防御兵力达到了268万,而苏军整体作战兵力这时候也只有320万左右。但战争打响后,苏军的动员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备力量迅速得到提升,1941年底就达到了570万以上,随后就展开了全民皆兵,到1944年大反攻时,苏军总兵力达到了1200万以上。关于方面军的建制,苏德战争打响后,为了便于指挥,苏军统帅部于第二天就迅速调整了编制,由北向南分别编制了西北方面军、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及高加索方面军,6月底又增加了预备方面军建制,7月为保卫莫斯科,斯大林又组建了中央方面军。
基辅包围战以后,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感到用大集团作战方式并不能抵消德军的装甲快速进攻优势,于是将任务分解到各个方向作战集团,所以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军开始出现了以作战方向为区分的方面军建制,如加里宁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等。到斯大林格勒战役时,苏军有多达5个方面军参与作战,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南方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1943年底44年上半年,为了适应苏军大反攻的需要,斯大林又重新整合方面军建制,组建了大的战略方面军,如乌克兰第一第二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第二第三方面军等,目的就是对德军形成总体打击优势。
从这个层面看出,苏军的方面军小而精,主要是随着任务形势不断调整的。如莫斯科战役时,斯大林就将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合并由朱可夫统一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顿河方面军又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合并到了一起,都是为了作战需要设置的。
另一方面,苏军最能打的是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人数最多的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提到苏德战争哪支部队打仗最多,肯定是西南方面军,这不仅在于它是南线的主战场,也是伤亡最多和重组最多的一支部队,而从西南方面军分支出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后来又成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它应该是二战苏军承担任务最重,作战最多和伤亡最大的一支部队。
论苏德战场,基辅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这些大的战役都由西南方面军或者说沃罗涅日方面军唱主角,而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以后,苏军开始展开大反攻,瓦图京担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这支部队也成为苏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直到1945年进攻柏林。
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作战史上,出了三位功勋人物,首任司令员瓦图京,可惜在1944年3月被乌克兰民族分子误伤;后由朱可夫接任这一职务,但因胡贝口袋阵战役,朱可夫放跑了20万德军,斯大林将乌克兰第1和第2两个方面军合并,由科涅夫统一指挥,成为当时最大的作战集团,兵力高达125万。但是,作为苏军中兵力最多的一支作战集团,诞生于1944年2月17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又是另外一支实力雄厚的部队,其首任司令员是大名鼎鼎的罗科索夫斯基,他成功地打赢了1944年6月展开的巴格拉季昴战役,但为了战争需要,1944年11月,斯大林把这支英雄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朱可夫,其兵力多达130万,从一定程度讲,让最高副统帅朱可夫指挥这支兵力最多的方面军,除了政治需要外,象征胜利和信心的意义更大一些。
所以,从上面分析看出,苏军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仅方面军建制一度达到37个之多,从战争开始的5个军区268万人到战争结束时多达1200万人,说明苏军的动员能力非常之强大。而苏联在战争中伤亡了2700万人,光苏军就损失了900万人左右,这又能组建多少个方面军呢?前车之鉴、后世之师,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放走第1装甲集团军是重大失误?朱可夫轻敌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第4装甲集团军战斗力强悍?属于机动作战部队
二战苏德战争,克莱斯特为何顺利撤出高加索?苏军重点是曼施坦因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克莱斯特要两地关押受审?欠债迟早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