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起学”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解读系列之八——关于接纳
青春早期(Tanner II期)的学生们,正处于人生发育最快的阶段,从第二性征出现起至月经初潮时止,年龄为9-12岁,他们的成长痕迹不仅表现为生理上的加速发育,体格生长突增,更表现为心理上的滞后,心理发展远跟不上生理发展的困境,因此造成身心发展矛盾,面临心理危机。
青春早期是“心理断乳期”,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期孩子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志,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不能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挑衅,而应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接纳的态度。
如果父母在这一阶段,不允许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或尝试新的方向,也不支持孩子去探索自己的梦想或遵循自己的感觉,而只是过早地强逼孩子进入某个角色(比如父母希望的:听话乖巧的人、学习优秀的人、意志坚强的人、有修养的人、多才多艺的人等),那么他不会发展成一个接受自己的人,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青春早期的学生将面临四大矛盾: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个人评价的理想化与自身实际不一致的矛盾
(4)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家长对于孩子青春早期的帮助
应该围绕孩子的自我接纳为核心进行
主要包涵以下发展任务
1、孩子接纳自己的变化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关注自己的身高、胖瘦、发型、衣着等,希望自己的外表得到自己和同伴的认同,能够吸引他人的注意。满意的外貌能够让他们更加容易得到他人的赞赏,这对孩子的自我评价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但如果孩子的现实与“期望中的自己”有差距,可能就很难接受。除此之外孩子对身体出现的变化,很难适应和接受,容易产生负面焦虑情绪。
建议父母:此刻父母也要有一种接纳、包容的心态,要懂得孩子的内心变化,理解他们需要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那该如何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呢?可以在遵循“不伤害/影响他人,不伤害/影响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尽情地宣泄。
宣泄方式列举:
(1)“跑”出来。当情绪焦虑或愤怒失控时,让孩子立刻冲出去跑步,跑个800米下来,孩子情绪就宣泄得差不多了。
(2)“喊”出来。可以带孩子到空旷无人的地方或山谷大声地呐喊,释放压力和情绪。
(3)“说”出来。可以让孩子找一个信任的人,跟他倾诉自己的烦恼或焦虑、不满的情绪,当得到他人的倾听和支持,孩子的情绪也会得到疏解。
(4)“写”出来。有些情绪比较复杂,而孩子又没有倾诉的对象,可以让孩子把事件、经历、想法、感受、期待、渴望、转换想法、新的感受、建议等写下来,也可以疏导情绪。
处理完情绪之后,父母还可以跟孩子探讨,并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孩子最终了解:无论怎样的外貌和身高,一个人最终的魅力来自智慧和人格。理解孩子对自己身体变化的焦虑和不接纳。同时,告诉孩子情绪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情绪是受身体内部心理与生理共同影响产生的,情绪需要管理而不是控制,需要适当的释放和表达。此外,父母也要让孩子意识到,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最终他一定会蜕变为成熟且有魅力的人。总之,家长先接纳孩子,孩子就会学着接纳自己。
提醒父母:如果孩子内心对父母有着深度的排斥,就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让孩子清理内心的“垃圾”后,孩子会慢慢认识到,这是生命的一部分,接纳不认同与负面情绪也就是接纳自己的生命。
2、父母接纳与孩子的分离
青春早期挑战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接纳,这个任务不仅是孩子的,更是家长的!这个世界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聚合,而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如果父母无法接纳孩子的长大,不愿意分离,那么这个孩子最终会发展为“巨婴”,导致孩子人格无法独立,无法顺利进入成年期。青春早期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疏离,父母需要认识并接纳这个事实。
关系疏离主要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1)观念上的疏离。少年们在任何事情上都强调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观念和规范。
(2)情感上的疏离。由于少年们在情感上更依赖于同龄朋友,与父母间的感情不如以前那样亲密了。
(3)行为上的疏离。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进行干涉和控制。
建议父母:相应地,父母要从观念、情感、行为上去接纳孩子的疏离,给孩子留有空间,比如当孩子有自己的主张时,父母不直接地拒绝、反对、打压,而是有兴趣去和孩子聊一聊他的想法,情感上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不去偷看孩子的日记等等。当父母能够真正接纳孩子,孩子就能与父母顺利地完成亲密关系分离,这也是青春早期孩子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