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同感,:小孩子在学校非常的有纪律,但是回家之后为什么总是不听话呢?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位非常有经验的幼教老师分享的经验,告诉大家2--5岁儿童的教导秘诀,大家一起来看看如何让孩子“在家和在学校一个样”。
鼓励孩子独立能力
尽管3--4岁儿童仍然需要父母的大量帮助,但是他们通常能够做的比我们许多人想象的还要多,其实可以试试以下的鼓励方式:
大多数的人对于生活方式都会有一种期望“改善”的想法,学龄前的儿童也是如此。在学校,老师会要求孩子自己处理所有的事情,包括整理、打扫、上厕所等。因此,父母在家也可以给孩子要求(合理范围内),并且相信孩子有能力达到要求。
尽管有些时候我们自己做起来更快更容易,但是对于孩子学会自立能力却是毫无帮助的。幼教老师建议家长们“唤醒孩子的自尊心”。每当老师试图让孩子自己穿衣服、穿外套、吃饭的时候,都会问孩子“你需要我帮助还是自己独立完成”。这句话就像魔术一样,孩子们听到后,总是想要自己做。
当孩子独立完成任何事,不论是是自己穿衣服,还是整理物品,请一定要赞美孩子。除非有绝对的需要,否则也清不要重新去完成孩子的项目,否则孩子会觉得挫败。
如果看到孩子在组装简单的玩具,或是搬运一张凳子准备在书架上拿书,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那么就不雅着急介入帮忙,请给孩子一点时间试试自己解决问题,否则孩子可能会误以为自己永远不会成功。
像是帮助植物浇水或者是擦桌子,简单且固定的工作将会增强孩子的信心和胜任感,甚至进而促使孩子自愿做更多的事情,让孩子能感觉自己有能力为家庭贡献自己的能力。
赢得孩子的合作机会
全世界几乎每个幼儿园裡的小朋友,都是行为有序地取餐、吃饭、整理事务,到底老师们是如何让全班至少20位小朋友都自愿且愉快地合作呢?这裡有些小技巧:
特别是当孩子处在不愿意配合阶段时,试着找到孩子好的表现并且加以赞美,孩子会乐意重复被赞美的行为。
孩子在幼儿园能够配合班规,同样在家裡也可以配合家规,只要家长愿意坚持执行,例如,在早餐前穿好衣服、从外面回到家后要立刻洗手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然配合了。
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结束目前的活动,好让他们有时间完成手边的活动及做好心裡预备。例如预计8:30出发,请在8:15告诉孩子还有15分钟可以玩。必要时可以利用计时器。
如果孩子总是为了获得奖励而做家务,那么他们不会学到真正地负责任。最好的方式就是为特定事项奖励,例如成功戒掉尿布;但不要为日常事务奖励,例如自己穿好衣服或刷牙。
例如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在餐桌旁用餐,则可以提供孩子选项:坐在餐桌旁饭后可以吃点心,或是不坐在餐桌旁就没有点心。请记住,孩子做了选择之后,务必坚持执行结果,慢慢地他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如果你把蜡笔收好,我们就可以去公园玩」,这种建议方式孩子通常不会採纳,可以改为「等你把蜡笔收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去公园玩了」。
相较于十、二十年前,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够尽情地玩耍了,反而都是被限制在各种安排好的活动课程中。请放宽心,就让孩子玩吧!
对孩子的要求如果配上音乐会变得更有趣,例如「在我们唱完“小星星”之前,你能穿好衣服吗?」
如果两个孩子在争抢同一个玩具,可以用计时器计时5分钟,让两个人轮流玩这个玩具。
如果孩子正在沙发上跳跃,或是乱拿姊姊的东西,请分散他的注意力,问他要不要画画或是一起看故事。
如果孩子对于和父母分开会感到焦虑,可以给他一些东西放在身上好获得安慰,例如,口袋中放张妈妈的相片或是一张爱心图案。
如果孩子在牆上画画,请他帮忙一起擦乾淨;如果孩子撞倒盖好的积木,请他帮忙重新建置完成。
「等我们回到家…」,等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忘了他先前做错的事。同样的,星期四发生行为不佳的情形,如果用取消星期六的活动来处罚,孩子并不会感受到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