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闻社财经
海闻社观察 别说,纯在后悔。
有投资人这么描述对宇树的擦肩而过。
今年,宇树机器人是彻底火了,春晚上的手绢,转出了一个机器人FOMO季。
所谓FOMO,就是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
在中文语境里,我们一般有个更贴切的说法:踏空。
去年,宇树正在进行C轮融资,不少投资人因为不认可机器人C端的应用而彻底踏空,毕竟在二级市场上市前,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上车机会了。
不少机构开始费尽心机抢到宇树的老股,抢上发车前最后的站台。但抢不到,根本抢不到。
图源:网络,宇树创始人王兴兴
宇树科技创始人叫王兴兴,和美团老板王兴只差一个字,在前不久一起进京参加民营企业家会议。
和很多业界传统意义上的天才不同,王兴兴从小并不是学霸。准确来讲,他偏科,他学不好英语,英语老师甚至曾对其父母表示:这个小孩有点笨。
由于英语偏科,他甚至差点没考上高中。据他自己回忆,整个高中阶段,英语只及格过三次。
不少网友表示,难怪公司叫宇树(语数),原来是学不会外语。
但进入大学后,他的动手能力和对机器人的热爱让他的人格彻底扭转。2016年,研究生还没毕业,他就被大疆提前录用。但只工作了两个月,他就辞职了。
当时,他设计的XDog机器人在网上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他坚定了信心,创办了宇树科技。
宇树的发展很顺利,在业界关注度一直很高。
2023 年底,知名机器人网站 The Robot Report 整理了北美机器人市场年度九大热点话题,其中唯一被提到的中国公司就是宇树。
去年8月份,在英伟达皮衣老黄的GTC大会上,宇树也是其展现的9台人形机器人中的唯一一家。
直到去年年底的机器狗的丝滑测试与蛇年春晚上的机器人扭秧歌,宇树完成了彻底出圈。
当然,投资圈再迟钝,也在春晚前就反应过来了。
去年12月宇树的机器狗在各种地形上腾挪飞跃的时候,公司就已经被视为下一个大疆。
所以宇树的老股难抢不是这个月的新鲜事,只是这个月才登上热搜,去年底公司老股就已经一股难求了。
当时短暂有几千万元的老股份额放出来,不到三天就被抢完了,消息慢一点等听到就已经没了。
为了抢到一点老股成功上车,很多机构甚至对票价不太在意。
C轮融资前,宇树的估值才60亿元,C轮后就80亿元了,到年底抢老股的时候,一些投资人的意向的100亿元估值也没问题。甚至还有“黄牛”喊出120亿元的估值。
当然,上车的票可能还有几张余票:
有消息称,宇树可能还有最后一轮融资,估值溢价也不高,投前才80亿元。
但显然,能提出这么低的条件,宇树自然想要的更多。
只有够知名的机构,或者能带来业务,才有上桌竞价的机会,不然只能在门口围观。
要知道,这和寒武纪效应下的国产AI芯片不同,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格局更激烈,在非二级市场上一直不算特别火热,只能说比传统行业好很多罢了,非知名非商业化公司的老股是很难卖的,没上市流动性不好实在容易砸手里。
但宇树不一样,当时错过的投资人们缓过神来,还是认为公司足够稀缺。虽然还没有完成令所有人信服的商业化,但这么一个现象级的企业早就已经不是商业模式本身,叙事价值也是价值的一部分。
而且,主做C端的宇树可能也没想象中的那么不能赚钱。主要是,宇树的成本控制太稳定了。
波士顿动力狗的售价在5-10万美元,而宇树四足机器人起步价只要1500美元。
2023年只用3个全职员工花半年就做出H1机器人的宇树,目前已经实现了自主量产并跑通了商业化和盈利,业内独一份。
有猜想称,宇树可能达成科创板的申报标准已经不远了,这也是老股疯抢的原因,再不抢,就只能二级市场见了。到了二级市场,叙事良好还有技术的公司的估值那可真无法想象了,或许,千亿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