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世纪德国有个著名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编辑时,曾收到一个青年的作家寄来的几首拙劣的 诗,并附一信:“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请您用时自己填吧。”冯达诺很快给那个青年退了稿,并 附信说:“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些标点来,诗由我自己来填好了。”
2一个人总是挨官司。过年时,他对家人说:“今年谁都不能打官司。”并且贴了一幅对联,上面写着“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只是没加标点。结果小儿子来探亲时读出了这幅对联,让全家十分惊讶。他读的是:“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2 据说,古时候有一位穷秀才到朋友家混口饭吃,时间一长,主人就不高兴了。有一天,天上飘着雨,穷秀才又来了,主人只好写了一张纸条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穷秀才看了纸条,知道主人在下逐客令了,于是灵机一动,只提笔在纸条上加了标点,逐客令就变成了留客词。你知道主人和客人分别是怎样断句的吗?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 含蓄蕴藉的标点书信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完成了《悲惨世界》的手稿后,将其寄给了出版社,好久不闻讯息,于是,他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内容只有一个标点符号“?”。出版社很快回了信,内容也只有一个标点符号“!”。不久,《悲惨世界》出版,轰动了整个欧洲文坛,而这“标点书信”的轶事也就流传至今,脍炙人口了。 雨果和出版社之间的“标点书信”妙就妙在别出心裁,巧用问号和感叹号的修辞功能来传递信
4“尽在不言中”,极其含蓄,耐人寻味。 形象生动的标点传记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曾在一青年人的聚会上,叫与会者每人写一篇简短的自传。有个年轻人满脸沮丧地交给他一份自传,上面只有三个标点:(———)(!)(。)。年轻人凄然地解释,一阵横冲直撞,落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有完蛋。巴尔肯听了,不以为然,立即在这个自传上加了三个标点:(、)(……)(?)。他热情地鼓励这个自暴自弃的青年: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上一篇:中国留学生家庭背景都是很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