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子(muon)是第二代轻子,质量为105.7 MeV/c2,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是质子质量的1/9,电子质量的207倍,带一个单位电荷(正缪子或者负缪子),自旋为1/2(费米子)。
缪子是不稳定粒子,其半衰期为2.2微秒。缪子的磁矩为质子磁矩的3.18倍。自Carl D. Anderson和Seth Neddermeyer等人于1936年在观察宇宙射线过程中发现缪子以来,缪子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简介。
世界上的缪子源有两种,一种是宇宙射线产生的,主要应用于地球物理学,如测量火山内部结构,预测火山喷发等,被誉为“看穿大地的眼镜”。
一种是依靠加速器产生的,主要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以及核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依靠加速器产生缪子源的基本原理是:高能质子束(数百MeV以上)打靶产生π介子,π介子在很短的时间内(~26 ns)衰变产生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