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三个典故的故事
创始人
2025-07-07 19:16:11
0次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三个典故的故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亲射虎”两句: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天狼:天狼星。《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屡有侵犯的西夏等国。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苏轼知密州。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主要的边患是辽和西夏。虽然订立过屈辱的和约,但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射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全篇充满了豪迈的气概。1。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亲自来射虎,学学三国时期孙权的样子。孙权当年曾骑马射虎,马被虎抓伤,他便用枪投刺,虎才跑走。
2。谴冯唐——冯唐是汉文帝刘恒时候一位老年郎官。当时云中太守魏尚防御匈奴功劳很大,但因为小的过失遭到重罚。冯唐便直言劝说刘恒。于是刘恒派冯唐去赦免魏尚,让他复任太守。苏轼在这里用魏尚比喻自己:什么时候我才能到前线担当重任啊。
3。天狼——即天狼星,古代用它表示来犯的敌人。在这首词里,天狼指西夏。
这首词的上片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孙权曾骑马射虎,马被虎抓伤,他用长枪投刺,虎被吓退,此处是苏轼以孙权自比。
下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用的是冯唐的典故。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打败匈奴上书报功,因杀敌数目与实际数字略有出入而被削职。郎官冯唐向文帝直言劝谏,文帝便派他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复任云中太守,作者这里是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下片中的“天狼”指天狼星,该星在天空的西北方,主侵略,在词中指西夏军队。
1、典故
①孙权射虎的典故, 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②用了冯唐的典故,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可以得到朝廷的重用。
③ 天狼指的是天狼星,指敌人,寓意杀敌。
2、全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注释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4、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5、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