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成语和典故可以用来形容人很好?
创始人
2025-07-03 08:02:34
0次
有哪些成语和典故可以用来形容人很好?
平易近人

【拼音】
píng yì jìn rén 123
【含义】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指态度和蔼可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
【解析】
见“和颜悦色”。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 沈醉《我这三十年》第一〇章:“今天周总理接见我们时,是这样随随便便,平易近人,实在出我意外,我几乎激动得掉下泪来。”
② 郭沫若《洪波曲》一二:“对象不同,因而文体有别,小说平易近人,杂文则陵劲淬砺。”
【出处】
① 《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② 唐·白居易《策林》一二:“故周公叹曰:‘夫平易近人,人必归之。’”
【近义词】
① 和蔼可亲
② 和颜悦色
【反义词】
① 盛气凌人
② 咄咄逼人
【故事】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周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事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所以“平易近人”本指政治的通俗简易。
可是到了唐朝,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这句话时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为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