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复星医药
10年研发,6年愈证,2025年2月22日,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CD20单抗生物类似药汉利康®迎来上市6周年。自获批至今,汉利康®以卓越的临床价值与可及性,不仅填补了国内生物类似药领域空白,更推动淋巴瘤诊疗迈向规范化、普惠化,并于2024年首次迎来海外获批,加速惠及全球患者。
01
打破垄断,开启中国生物类似药新纪元
利妥昔单抗作为首个用于淋巴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开创了免疫化疗的新纪元。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滤泡淋巴瘤(FL)一线治疗中,利妥昔单抗是核心药物,显著提高了疗效和生存率。然而,其高昂价格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自研CD20单抗汉利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生物类似药研发实现“零的突破”。其研发历时十年,通过严格的III期临床研究及5年随访数据验证,证实其与原研药在疗效、安全性上高度一致,且价格仅为原研药的1/3。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外资药企的长期垄断,更推动原研药价格大幅下调并加速纳入医保,极大提升了药物可及性。
汉利康®的上市,为中国生物类似药研发树立了高质量标杆。其遵循国际标准的研发路径,促进了行业技术标准化与监管体系完善,带动国内生物药领域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目前,以汉利康®为代表的利妥昔单抗已推动大中城市三甲医院淋巴瘤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从20%提升至50%,成为我国生物医药自主创新的典范。
02
循证为基:临床研究力证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汉利康®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扎实的循证医学支持。III期HLX01-NHL03研究纳入407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经过65个月长期随访显示:汉利康®联合化疗(H-CHOP)组与原研药联合化疗(R-CHOP)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1%和75.4%,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7.7%和7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且安全性表现一致。这一成果被国际权威期刊《BMC Cancer》收录,为汉利康®的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总体人群5年OS:H-CHOP组 81.0%,R-CHOP组 75.4%,无统计学差异
在惰性淋巴瘤领域,汉利康®联合长效干扰素的RIPPLE研究同样成果显著。中位随访34.2个月的数据显示,初治晚期滤泡淋巴瘤(F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50.9%,3年PFS和OS分别为70.4%和92.5%,为早期干预提供了新思路。此外,汉利康®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进一步验证其疗效:覆盖全国超千家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表明,其毒副反应可控、使用便捷,已成为医生和患者的优选方案。
03
普惠患者:可及性驱动诊疗格局变革
汉利康®的上市,直接推动了淋巴瘤治疗的“普惠化”。原研药价格曾导致85%的患者因经济负担中断治疗,而汉利康®通过医保谈判大幅降低用药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完成规范治疗周期。据统计,以汉利康®为代表的利妥昔单抗上市后,我国DLBCL患者接受免疫化疗的比例提升40%,基层医院淋巴瘤诊疗能力同步增强。
其临床价值还体现在治疗策略优化上。对于老年体弱或低肿瘤负荷的FL患者,汉利康®单药治疗被证实安全有效,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方案;在联合治疗领域,其与化疗、靶向药物的协同作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行业专家指出,汉利康®的示范效应将加速更多优质生物类似药上市,形成良性竞争生态。与此同时,其长期随访数据的积累,为全球生物类似药研发提供了“中国经验”。2024年5月,汉利康®正式获得秘鲁药监局批准上市,商品名为AUDEXA®。作为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的汉利康®首次迎来海外获批,将加速惠及新兴市场国家。
6年来,汉利康®以“自研+普惠”双轮驱动,改写了中国淋巴瘤治疗史。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推进与适应症拓展,汉利康®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血液肿瘤领域的核心地位,并助力中国在全球生物医药赛道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正如行业所期许:“汉利康®的历程证明,自主创新与患者需求深度融合,方能催生改变时代的良药。”在下一个6年,复星医药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核心,让更多“可及可愈”的创新成果惠及全球。
(转自:复星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