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值得说道说道的东西还真不少。比如这里:宝玉正欲走时,只见袭人走来,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种新茶,因问:“他往哪去了?我见你两个半日没吃茶,巴巴的倒了两种来,他又走了。”宝玉道:“那不是他,你给他送去。”说着自拿了一钟。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种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今天只说一层。这一层就是宝钗和黛玉为何同饮一杯茶?首先,宝钗也忒不客气了些。袭人说的是谁口渴谁先喝,这是最近情理的。然而宝钗既说口不渴,只漱口,那么应该让黛玉先喝才对,漱口和口渴之间,肯定更应该给口渴的喝呀。可是,这一回,素来很讲道理的宝姐姐不讲道理了,几乎没有征求黛玉的意见,拿起就喝。
喝就喝了吧。她还把剩茶水直接递给了黛玉,让黛玉喝。这个这个,不要说黛玉,就是旁人,恐怕也恼了,宝姐姐也忒不讲究了吧?其次来看黛玉,从黛玉的言行看,人家真是口渴了。可能是袭人都觉得宝钗过分了,连忙打掩护说再倒去。偏偏黛玉对此毫不介意,非但不介意,还说医生交代不能多喝茶,半盏剩茶水也够了,一饮而尽。这就奇怪了。黛玉非但不恼,还一干而尽,这是什么缘故?这是钗黛合一的缘故。
彼时钗黛早已情如姐妹,不分彼此了。可以看出宝钗此人,越是生分的越讲究礼节,待到情深意浓,也是个不拘的人。也可以看出黛玉此人,越是疏远的就越挑剔,待到心意相通,也是个随意的人。此时的宝黛,早已经把心交付给了彼此,那里还在乎一杯小小的茶呢?
从宝钗来讲,这杯茶她该不客气,因为黛玉身死,是宝钗接了黛玉的后手,和宝玉成亲的。其时贾府势衰,宝钗也深知宝玉真爱黛玉,却硬生生接了这门婚事,把苦难一人担起,临了还为宝玉所弃。正因为黛玉知道宝钗为人,表面事不关己,暗里情意深重,一杯小小的茶而已,甘愿接了宝钗的后手。雪芹此意,乃是黛玉为报宝钗之愿接黛玉身后事之后手也。这先手后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乃是第一回所写,一僧一道所言,宝钗这个“风流冤家,”“陪他们(宝玉黛玉)去了结此案”的约定啊。
如果说木石前盟是最真挚的爱情,金玉良缘是最莫大的误会,那么,钗黛合一就是最伟大的情意。
上一篇:年轻人为何热衷二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