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法国《费加罗报》网站2月17日刊登题为《“竞赛远未结束”: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中美欧之间的“博弈场”》的报道,作者是凯朗·伦奇纳。文章摘编如下: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欧洲、中国和美国之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核心。微软前高管、人工智能专家克里斯托夫·奥内特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武器’,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服务。就像乌克兰或中东一样,人工智能现在被视为一条新战线。”
有几件事促成了上述情况:特朗普入主白宫,将经济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信条。他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星际之门”项目。该计划由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甲骨文和软银领衔,要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启动50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特朗普日前签署一项行政令,要将该国的发电量增加一倍。内政部长道格·伯格姆宣称,“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人工智能竞赛,赢得竞赛的唯一方式是拥有更多电力”。
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突破也推动竞争更趋激烈。它的语言模型同样高效但更经济,这让美国科技行业感到惊讶。深度求索的出现冲击了这些公司,后者习惯于主导人工智能市场。在此之前,这些公司是在价格、效率和成本方面设定标准的公司。
这足以使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具体化,美国和欧洲在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的激烈争论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副总统詹姆斯·戴维·万斯在巴黎宣称,“美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我们的政府希望保持这一地位”。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回应称,“人工智能的竞赛远未结束,实际上才刚刚开始。边界在不断扩大。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名仍然有待争夺”。她希望“欧洲是人工智能最先进的大陆之一”。
面对美国,她宣布动员2000亿欧元(1欧元约合7.52元人民币——本网注),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其中1500亿欧元将来自60家大集团(空中客车、欧莱雅、声田公司、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等)的联盟。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首席执行官阿蒂尔·门施认为,这是“将欧洲置于人工智能前沿的一项举措”。克里斯托夫·奥内特指出,“天真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处于附庸位置,我们就必须拥有能够维护我们共同市场的力量”。
除了经济上的对抗之外,人工智能竞赛也体现了多种世界观的竞争。(编译/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