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会爬楼梯的机器人可以通过轮子进行变形,不同的形状适应不同的障碍物,提升越障能力……”
上海市控江中学学生周翼涵,研发出一款“爬楼梯应用的轮退可变式越障机器人”,帮助老年人提重物上楼。凭借这一创新发明,他在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板块一等奖。
在他的学校控江中学,“创新苗子”并非个例。今年,学校有5位优秀学子入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英才计划”;5位同学在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一等奖,22位同学荣获二三等奖。
学习不是埋头刷题的代名词。学校为学生们搭建起丰富多元的学习与实践平台,鼓励学生边玩边学,用创新创造书写独特的“成绩单”。
科创课程群,激发探索欲望
控江中学坚持“倡导自主,追求创新”的办学理念,提炼出“玩学合一”的育人方式。学校开设涵盖科创、文创、人文、艺体四大学程领域的个性课程体系,以导航课、社团课、讲座课程等多种课堂形态,为学生提供近百门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不同特长学生的发展需要。
比如,对结构工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物理与工程板块中的创意结构工程导航课,参加建构社社团,聆听高校教师的“绿色智能土木工程发展”讲座,参与各类赛事与科创活动等。一个系列的课程学下来,学生有机会在导航课上生成项目课题,在社团课上实现项目构思,在讲座中拓展项目思路,在比赛中获得项目肯定。
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培养对专业的热爱;或是在广泛的活动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给未来确定一个方向。
科创领域的导航课分为五大模块:数学与逻辑、物理与工程、化学与环境、生物与医学、编程与AI。课程设置围绕着行业前沿与社会热点,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兴趣;上课的方式,则是老师带着学生们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导大家将兴趣转化为志趣。
跨学科课程,激发创造力
控江中学还有一门带领全体高一学生参与创新创造的课程——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每一学年,课程的主题都不相同,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在“校园手部清洁产品的研发、检测与场景应用”课题中,同学们要思考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开展这样的课题,学校希望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会举行项目终期汇报答辩,让学生们集中展示创新成果;老师们也会在课程之初指导学生掌握文献检索与查阅、科学报告撰写规范、问卷设计与数据统计方法等。
控江中学的科创类课程形式灵活多样,更多时候是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在这背后,校内外合力必不可少。
控江中学有一支科创指导教师队伍,为在各类课程中崭露创新潜质的同学提供课题与参赛指导。近年来,控江中学还积极链接高校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依托中学生“英才计划”、杨浦区“双进入”等校外平台,学校发现和培养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未来发展志向。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