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相关法律,增设“操纵体育比赛罪”有其必要性,但更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在机制体制层面进行改革,建立行业管理者与资本之间的“防火墙”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强对体育比赛、体育市场经营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建议增设“操纵体育比赛罪”立法条款,维护体育比赛的公平和体育管理秩序的安定,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该建议一出,得到广大网友点赞和支持。这说明代表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也说明其讲出了不少观众、球迷的心声。近年来,国内体育比赛活动中的假球、赌球、黑哨等操纵比赛的行为愈发严重,与操纵体育比赛相关联的案件频发,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了体育竞技的公平性,严重破坏了体育管理秩序,也严重伤害了关心体育的公众的感情。
增设“操纵体育比赛罪”能起到哪些作用?据刘国永介绍,目前操纵体育比赛现象已呈现多元特征:操纵体育比赛范围的扩大化、操纵体育比赛主体的团伙化、操纵体育比赛方式的多样化、操纵体育比赛形式的隐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操纵体育比赛的手段越来越精心设计,越来越难以被普通人发觉,因此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法律条款,由更专业的人员介入调查取证,保证体育比赛的公平公正。
对于这一点,相信足球迷最有感触。2015年李铁加盟河北华夏幸福俱乐部,首次担任主教练,当时赛季只剩9场比赛,华夏幸福仅排名第6位,冲超前景并不乐观。可最终的结果是,该队在赛季最后八场打出了一波神奇的“八连胜”,尤其是最后一场,俱乐部更是花费巨资打通了对手的“关系”。
这一切如今看来当然是一场荒唐的闹剧,但如果把时钟拨回当时,当广大球迷看到比赛双方在赛场上的卖力“演出”、李铁和队员们的激情庆祝,又有几人能分辨出其中的真伪呢?因此,增设“操纵体育比赛罪”,正当其时。
另一方面,随着职业体育的高速发展,如今操纵体育比赛的概念和范畴也在进一步扩展。有时候,“假球”虽然没有和行贿、受贿等经济问题联系在一起,但同样能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
2023年,CBA季后赛中,上海男篮108比104战胜江苏男篮,晋级8强。就在该场比赛的决胜时刻,江苏男篮连续几次“失误”葬送好局的拙劣表演引发热议。最终,两队被认定“消极比赛”情况属实,两队的行为严重违反体育运动精神。两队被取消2022-2023赛季比赛名次和2022-2023赛季参赛资格,两队主教练分别被禁赛5年、3年,俱乐部总经理也受到处罚。
可见,制定专门规制操纵体育比赛的规定,在与贿赂、赌博相紧密联系的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赌博罪等传统罪名之外,实现对操纵体育比赛行为的完全评价,很有必要。
当然也应该认识到,人们对“操纵体育比赛”深恶痛绝,但要彻底杜绝这一现象恐怕不能单靠“处罚”“刑罚”。系统性风险,在许多职业化项目中都能见到踪影,因此,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从业者要正视自身的责任,法律也需要发挥震慑力、警示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职业化进程中尽快推进“管办分离”,不让“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重叠。
总之,完善相关法律,增设“操纵体育比赛罪”有其必要性,但更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在机制体制层面进行改革,建立行业管理者与资本之间的“防火墙”。只有让操纵比赛“无利可图”,不管这个“利”是经济上的还是竞技上的,才能真正让赛场上的风气变得更加清朗、干净。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余晓
编辑 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