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还有谁记得日本将核废水排入海中的这件事,似乎这件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野中。
毫无疑问,日本是给全人类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炸弹”。
核废水乃是目前人类科技所难以妥善处理的废弃物之一,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处理核废水,已然成为了全球科学家面临的难题。
如果说核废水这么危险,在地球上我们又处理不了,为什么不能将其打包送入太空呢?
我们拿日本来说,福岛核事故后,每天都会有约170吨的放射性废水产生。
截至2023年,这些废水的存量,已经超过了137万吨。
面对如此庞大的废水数量,日本政府最终选择了“排海”这一方式作为解决方案,计划从2023年8月起,用30年的时间,将核废水逐步排入太平洋。
不过这里的“核废水”并非普通的冷却水。
福岛核废水中含有诸如氚、钴锶碳14等60余种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远远超出正常核电站所产生的废水。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本政府试图混淆“核污染水”与“核废水”的概念隐瞒了ALPS系统(多核素去除设备)无法彻底净化氚等物质的事实。
就连小孩子都知道,核废水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而且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导致海洋生物基因突变、种群减少,甚至破坏整个生态平衡。
据模拟显示,核废水在排放后的57天内就能污染太平洋的大部区域,10年内更是会蔓延至全球海域,严重威胁渔业资源。
它们还或许会给细胞带去损害,如此便提升了癌症的发病几率,甚至对后代的基因表达也造成了影响。
一旦核废水经由海产品进入人体,全球的致癌率以及基因突变风险都将会大幅度上升。
这不仅是日本一国的问题,更是全人类面临的集体安全风险。
这样从日本的角度上来看,日本为何执意选择排海这一方案呢?
这其中既有经济方面与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有政治领域与国际范畴的因素。
从经济这一角度来进行观察,排海方案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处于最低水平,仅仅大约需要34亿日元。
而其他方案,如长期储存、固化深埋等,则需要千亿日元级的投入。除此之外,ALPS系统的技术缺陷也是日本政府选择排海的原因之一。
该系统无法去除氚等放射性物质,且部分储罐的放射性物质已经超标。
最重要的是,美国给了日本最大的支持,让日本底气十足。
美国宣称,日本的排海决策“契合国际标准”,不过此中或许存在着地缘政治层面的利益彼此交互。
日本国内政权变更,致政策短视。政府欲以将核废水排放入海之法,规避承担长期责任。
其实不仅日本,任何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都要面临核废水处理的问题,可这是困扰众多国家的问题,例如,中国每年都会产生3200吨,究竟该怎么有效的处理呢?对此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何不能将其打包送到太空呢?
不过这一想法在技术上并不可行。
首先将核废水送往太空需要数万次火箭发射。
以“土星5号”火箭为例,每次发射的成本都高得极为惊人。这样的成本,远远超出了排海方案,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
其次即使成功将核废水送入太空,也存在着重返地球的风险。近地轨道上的废水会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逐渐坠回地球。
这样一了来,无法彻了底解决问题,反而可了能使污染扩了散的情况更严峻。
除了送往太空这一荒谬的替代方案外,还有人提出了火山处理的想法。
不过此种办法依旧不可行。在火山喷发之际,会排出诸多放射性物质,并且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数量,相较于核废水自身的数量而言,要多出许多。
从目前科技手段来讲,长期储存是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案,但日本政府却以“储罐容量不足”为由拒绝了这一选择。
实际上这更多地是为了节省成本而作出的决定。长期储存核废水,需要有大量的土地以及资源投入,对于日本政府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而他们显然是不想要负担这项支出,想要全人类为其买单。
对此你怎么看呢?
上一篇:谁打倒了松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