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15时30分,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高质量远程多学科联合会诊正在通过国家“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进行。
浙大妇院专家就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腹膜后巨大畸胎瘤患者的治疗,给予进一步的“隔空”指导。
疑难:走国家级平台渠道
原来,患者小青(化名)病情疑难且复杂,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门诊医生接诊后迅速提起多学科联合会诊的申请。
浙大妇院派驻专家、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门诊办执行主任卜惠莲马上与浙大妇院总部取得联系,着手组织在国家“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开启远程多学科联合会诊。
国家“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各省卫生健康委重点打造的妇幼保健机构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突破时空、地域的阻隔,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以转会诊畅通患者就诊渠道。
组队:强大的医疗团队支持
面对这一疑难病例,浙大妇院总部特别重视,立刻组织了一支由妇科肿瘤专家沈源明主任医师,外科专家龙景培主任医师,超声科专家朱江主任医师、周一敏副主任医师,放射科专家李奎副主任医师共同组成的权威的专业医疗团队协助会诊。
浙大妇院派驻专家、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产科执行主任、温洁副主任医师,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原副院长阴春霞主任医师,以及门诊、产科、妇科、电诊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临床科室主任、专家及医生齐聚,共同探讨该例疑难患者的诊疗方案。
会诊:“云端”讨论权威分析
首先由阴春霞主任医师详细介绍了该患者的病例情况。
29岁的小青在孕8周时发现盆腔肿物,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未明确肿块性质、位置及治疗方案。2月,小青来到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经核磁、彩超检查后,医生考虑是腹膜后巨大畸胎瘤,直径约12厘米。
终止妊娠后手术?孕中期手术?妊娠至分娩后手术?到底哪一种治疗方式更适合小青呢?
朱江主任和李奎主任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估,指出患者目前的肿块良性可能性更大,建议3-4周后再行复查。
沈源明主任认同肿块良性可能性大的观点,并对肿块的位置进行了分析,认为后腹膜良性肿瘤压迫症状不明显,不建议孕期处置。鉴于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她建议3-4周后复查。至于分娩方式的疑惑,她提出考虑分娩前复查MR来评估分娩选择。
龙景培主任则从外科角度分析,不建议剖宫产同时进行手术,可产后择期手术。
在充分听取浙大妇院总部专家的意见后,双方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温洁主任总结了会诊结论:“后腹膜肿瘤,目前暂无压迫症状,需关注增大趋势,定期随访超声观察肿瘤的增大趋势。无明显增大考虑良性,则不影响妊娠,AFP可能影响唐筛,推荐直接行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
此次远程多学科联合会诊圆满完成,不仅明晰了小青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也为更多面临相似困境的患者带来了新的诊疗思路。
小青是就诊于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患者中首位利用国家“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的获益者。
随着国家“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服务的持续,将有更多区域患者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远程会诊服务。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更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带来的健康福音。
未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不断推进,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会持续提升,成为东北地区妇幼群体最强的“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