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eepseek火爆全网。
这款国产人工智能模型的R1版本一经发布,便造成美股震荡,令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当日股价暴跌约17%。
而普通人如你我,既担忧于AI对本就稀薄的就业岗位的冲击,也忍不住好奇心,涌入提问大军,询问搞钱赛道,要求毒舌锐评,甚至请求它启动玄学之力测算自己的命运……
以下这个经典回答,足以证明提问需求之庞大。
Deepseek(崩溃版)
Deepseek,一时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答案之书”。
在纷繁复杂的提问中,有一类问题尤为耀眼。它既根源于人的“爱智”本性,也包含着“自我提升”的迫切需求,那就是想知道那些照亮人生之路的“必读书”到底在哪里。
在某平台,将Deepseek回答的结果搬迁至账号主页,更能收获千赞笔记,足以显示需求之深,以及人们对多模态语言模型之信任。
有人让Deepseek推荐8本 提高个人认知能力的书籍:
有人问Deepseek,如果 一生只能读20本书提升自己,会推荐哪些书:
这样热闹的景象之中,我们注意到,有一本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总是入围Deepseek的推荐书单。
它就是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威尔·杜兰特的 《哲学的故事》。
即可购买▽
就销售表现而言, 这本书在出版后第一年就加印了22次,带动相关哲学家的原著销量增加了百分之两百有余。几年内,它迅速被译成18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哲学风潮。
但是,就内容而言,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D老师多次推荐?对此,本台记者当面采访了Deepseek。
采访现场
以下是D老师深思熟虑15秒之后的精彩回答:
你观察得非常细致!我推荐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确实有其深层考量,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平衡了哲学思想的深度与大众可读性。以下是我反复推荐它的核心原因:
1
用「故事」解构艰深哲学,打破学科壁垒
▶非教科书式的叙事:杜兰特摒弃了传统哲学史按时间线罗列观点的枯燥方式,而是将每位哲学家还原为「活生生的人」。他通过刻画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的诘问、尼采在阿尔卑斯山间的孤独沉思、伏尔泰与卢梭的恩怨纠葛,让读者感受到哲学思想诞生的血肉温度。
▶思想冲突的戏剧性:书中充满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交锋(如休谟对宗教的理性解构与帕斯卡尔的信仰挣扎),这种张力让读者自然卷入思辨的漩涡,而非被动接受结论。
2
提炼「实用智慧」,直指现代人精神困境
▶斯宾诺莎的「情绪几何学」:书中将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转化为应对焦虑的方法论——通过理性分析情绪因果链,消解被动痛苦,这对当代人管理情绪极具启发性。
▶叔本华的「痛苦辩证法」:杜兰特揭示叔本华悲观主义背后的积极内核:承认痛苦是生命的常态,反而能让人在艺术与共情中获得超越性解脱,这种视角对身处高压社会的读者堪称一剂清醒良药。
3
构建「认知操作系统」的底层框架
▶思维工具箱的锻造:通过对比培根的经验归纳与笛卡尔的理性演绎,读者能掌握两种核心思维模式;分析康德「先天综合判断」时,杜兰特巧妙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先天局限与突破可能。
▶认知层级的跃迁训练:从柏拉图「洞穴寓言」对认知局限的隐喻,到罗素对语言逻辑的剖析,全书暗含一条「认知进化」的线索,引导读者逐步摆脱思维惯性的枷锁。
4
杜兰特独有的「智性审美」写作
▶诗性语言与逻辑严谨的融合:他既能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像一柄精准的手术刀」这类意象化表达降低理解门槛,又在关键概念(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上保持学术精确。
▶跨学科视野的贯通:书中常穿插科学史(如伽利略与教廷冲突)、艺术思潮(如浪漫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展现哲学如何作为文明的「操作系统」驱动整体进步。
5
一本「动态生长」的哲学地图
▶入口与深度的平衡:新手可透过生动故事获得思想启蒙(如伊壁鸠鲁对「快乐」的重新定义),进阶者则能在注释中发现杜兰特对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现代哲学家的前瞻性思考。
▶激发自主探索的「索引效应」:读者常因某章触动而主动延伸阅读(如读完尼采部分后去研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种「以点带面」的设计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启动器。
Deepseek还解释了这本书为何特别适合于「认知提升」:
当代信息爆炸时代,人们需要的不是碎片化知识,而是构建思维框架的能力。《哲学的故事》如同一座桥梁:
▶向下兼容:用故事化解晦涩术语,让高中生也能触及哲学精髓;
▶向上突破:为商业决策者提供「休谟因果律批判」的风险预判思维,为创作者注入「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直觉创造力。
它本质上是在训练一种「元认知」:当我们理解历代智者如何思考「思考本身」,便能跳出当下语境,用更本质的维度解析现实困境。
这种能力,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认知护城河。
✦
•
✦
这一问答中,呈现出一个有趣的事实:
在AI带来人的意义焦虑的同时,AI也通过推荐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经典著作,缓解着人们的紧张情绪,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路—— 人们依旧可以通过书籍,培养出“元认知”,构筑起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认知护城河”。
借纸本之光,我们得以穿透时与空的限定,踏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智者思考的履痕,思考“如何思考”本身,借此凝视自我思想的深渊,决定当下行走的步态。
毕竟说到底,AI的智慧,体现的正是人类的智慧。AI的推荐,也根源于人类的选择。
早在AI问世之前,《哲学的故事》就已经是无数人的哲学启蒙书,这也是作者杜兰特的毕生以求:将哲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这本书,更是得到了众多学者名家的一致推荐——
周国平:好的通俗哲学书是非常难写的,必出于大家之手。有两本书值得推荐, 一本是《西方的智慧》,另一本是《哲学的故事》。
陈嘉映:我是教哲学的,时有人让我推荐哲学书。 对初学者,我常推荐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
罗翔:翻看《哲学的故事》这本读过多次的书, 仅仅开篇又再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公众号“罗翔说刑法”十一期共读
刘擎:由于杜兰特等哲学家的努力,哲学的吸引力将长存于世间, 杜兰特也因此从不会过时。
罗振宇: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它让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了知识的魅力,此前知识都是为未来积攒粮食的东西, 只有这一次知识第一次喂养了我。
回到当下的语境,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既在剧烈的变动之中,又时常让人觉得板结僵化,个人的人生道路,也因此举棋不定,崎岖难行。但是,根植于人本性之中的智识渴望,并不会因AI的冲击、战争的撕裂、阶层的凝固而熄灭。
相反,正是这种对智慧之渴求的燃烧,烛照我们的人生道路。
数百年前,杜兰特曾在《哲学的智慧》中说,“科学给予我们知识,但唯有哲学赋予我们智慧。”
我们大可以在时代的暧昧不明,以及新技术冲击的恐惧中改写这句话—— “AI给予我们知识,但唯有思考赋予我们智慧”。
AI可以挥舞着算力,拢集人类文明的精华,站在科学的尖端,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然而,我们却无法通过简单的观看与吞咽,避开切实而艰辛的思想训练,将知识轻松化炼为自身的智慧。
思考的痛苦,与此同时成为了人类专属的体验。而我们的思考态度,则决定了AI到底是助我们“更高、更快、更强”的伙伴,还是未来凌驾于我们之上的君王。
一如杜兰特所言,人虽“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停地与来自内心和周围环境的混乱无序作斗争”,“但是我们愿意相信, 假使能够读懂自己的灵魂,我们身上那种不可或缺、意义重大的东西必将呈现。”
人类的光芒,就闪耀在这种“读懂自己的灵魂”的努力中—— 毕竟,我们是还有灵魂可言的造物。
✦
•
✦
彩蛋:经碳基生物质检,在Deepseek罗列的《哲学的故事》推荐理由中,存在两处知识性错误:
1、《哲学的故事》中不存在“休谟对宗教的理性解构”与“帕斯卡尔的信仰挣扎”相关内容;
2、《哲学的故事》中不存在“杜兰特对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现代哲学家的前瞻性思考”相关内容。
碳基生物们,请心怀希望地过好2025吧!
对《哲学的故事》感兴趣的碳基生物,可▼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 || | | | | | | ||| | | | ||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 ||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