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下所需、发展所急,是未来所系、大势所趋。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促进新动能集聚、新业态涌现、新产业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推动力、支撑力。
在科技研发中加快原始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持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各地各部门要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攻关前沿课题,不断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力。从国内锂研究“最先一公里”取得多项进展,到揭开锂键与锂离子键的面纱,从发现突破锂氧气电池容量瓶颈的关键因素,到为锂金属负极界面保护提供新的研究材料和思路,近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推动原始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使锂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带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产业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加快建立高能级研发平台,在研发与创新中不断催生更多重磅研究成果。各地各部门要在强化科技研发的基础上扎实推动市场化应用,让场景创新成为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上。
在产业布局中增强创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重视科技创新,也要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新旧动能的转化,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的创新动能。要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从无人矿山到智慧港口,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下,传统产业里的新质生产力也在加快形成。2025年,我国将力争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求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各地各部门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更多发明专利脱颖而出。要推动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大模型与机器人融合的“具身智能”,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科技突破之一,各地要抢抓机遇,在未来产业新赛道上加力奔跑。从科创高地、工业基地到物流枢纽、能源重镇,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神州大地收获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创新活力。改革越向纵深,创新越是澎湃。各地唯有持续打通机制堵点、破解转化难题,才能让新质生产力的“养分”愈加充沛。各地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用制度创新解开科技创新的束缚,不断畅通成果转化通道。目前,我国累计培育孵化机构1.6万多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420家,支撑技术加快转移转化。创新需求在哪里,改革就跟进到哪里。有的地方依托创新积分制,对科创企业进行智能赋分、量化评价;有的地方鼓励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交技术需求,平台在线精准推送成果和科技人员信息;有的地方将技术经纪人正式纳入职称评审序列。总之,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创新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蒲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