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疾控中心,有这样一群“小年轻”,你可能不认识他们,因为他或者她可能是藏在科普故事后的讲述人,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揭开疾病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知识;也可能是发现危害健康线索的侦探,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知识,及时发现那些潜藏在生活中的隐患,为我们的健康守门……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今天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志愿服务故事。
2018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项耀,是江苏省疾控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所的一名医师,讲起自己的志愿服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件事,“在一次预防儿童近视的科普活动中,家长朋友特别不能理解地问我,‘你都戴眼镜了,还给我的孩子做科普’?”项耀笑言,“这句话的打击力很强”。
项耀所在的团队,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会经常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为孩子们带去有趣、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比如近视的预防、超重肥胖的控制等。“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青少年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项耀说,“这是我们志愿服务坚持的意义所在。”
一到寒暑假,江苏省有害生物科普馆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知不知道蚊子为什么要吸人血呀?”“是因为它们肚子饿了、渴了,还是为了生小蚊子积蓄能量?”每每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宣传时,江苏省疾控中心的志愿科普讲解员们都要仔仔细细地准备好“解说词”。
作为馆内的一名志愿科普讲解员,江苏省疾控中心理化检验所主管技师李泽冉讲起故事来惟妙惟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姐姐”。回到工作中,她所在的团队用一双“火眼金睛”,在突发中毒事件中,快速锁定毒物,在最短的时间给出一锤定音的结论,为后续诊断提供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
江苏省疾控中心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有100名左右的队员,他们全部都是35周岁及以下青年志愿者。如何用专业知识为百姓的健康筑牢防线、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一直是这支队伍里的年轻人思考的问题。
走进敬老院,与孤寡老人聊天、慰问,用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温馨色彩。在城市环境清理中,与环卫工人并肩作战,清理随意扔掉的垃圾,为城市增添了一份清新。植树节,志愿者们齐聚红色教育基地,植树、讲解,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不止于此,这支队伍的科普活动更是生动有趣。他们联合各方,进社区、入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讲座。无论是健康讲座,还是有害生物科普馆的讲解,志愿者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为大众搭建了一座健康信息的桥梁。
“做好每一次志愿活动,也从一次次志愿活动中汲取力量。”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所医师于全骥说。“在一次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中,有位咨询者说她有职业病,我问她什么情况,她说由于上班久坐导致腰疼,我告诉她这个不能算职业病,这是职业相关疾病。”这件事让江苏省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医师鲁华业更加感受到了自己所从事的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因为大家对于职业病及职业卫生还不够了解,我们要努力让职业人群远离病痛,也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权力去追求生理及心理都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众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制所主管医师范习康所说,在志愿活动中,每一次被大家肯定,都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作为科普宣传主力军,今天,这群“小年轻”又一次赶往“现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百姓美好生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文 滕升智 高鑫/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