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伦·汤普森 译/毕歆悦】
米拉菲奥里(Mirafiori)汽车厂是都灵最后一家幸存的汽车厂,也是意大利汽车工业的历史引擎。在米拉菲奥里(Mirafiori)汽车厂的战后巅峰时期,菲亚特每年生产100万辆汽车,雇佣了6万名员工。
对于大多数曾经的全球领先汽车公司来说,这几个月是可怕的。2024年9月,大众汽车发出通知,计划关闭其10家德国工厂中的至少3家,并削减了10%的工资,这违反了1994年达成的至少在2029年之前保护本国就业的协议,引发了两小时和四小时的滚动罢工。11月,米拉菲奥里(Mirafiori)的生产再次陷入停顿,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也公布了沃克斯豪尔位于卢顿的工厂将于2025年4月关闭的消息,取消了该公司之前在那里生产Vivaro电动货车的计划。
同月,福特表示将在2027年之前在欧洲裁员3800人,而日产则宣布裁员9000人,全球产量减少20%,并将在2025年之前关闭工厂。据报道,日产汽车公司的一位高级官员表示,这家日本公司“还有12或14个月的时间来生存”。
在德国之外,欧洲汽车业的危机由来已久。沃克斯豪尔卢顿(Vauxhall Luton)工厂的就业人数在上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该工厂于2002年停止生产汽车,福特达格纳姆(Ford Dagenham)工厂也是如此。菲亚特五层楼的林格托工厂于1923年在意大利开始大规模汽车生产,于1982年关闭。
如今,这座建筑已成为一座休闲中心,它拥有欧洲最大的屋顶花园。2011年,菲亚特威胁要关闭米拉菲奥工厂,除非工人投票支持重组计划。三年后,菲亚特与克莱斯勒合并,收购了一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由美国联邦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公司。随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标致汽车公司于2021年合并,成立了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公司,导致意大利失去了10000多个工作岗位。
但是,这场危机也构成了电动汽车(EV)方面更短期的失败。四年前,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才投资7亿欧元在米拉菲奥里(Mirafiori)生产电动菲亚特500。日产聆风是2010年代最畅销的电动汽车,但自2020年以来,其全球销量出现下滑。2024年上半年,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对大众ID 5的需求比2023年同期下降了28%。
德国汽车产量(灰线)与行业就业人员数量(蓝线)图源:德意志银行
欧洲各国政府在2019-2020年制定2050年“净零排放”(Net Zero 2050)立法时,设想了一个相当不同的未来。据国际能源机构(IEA)报告,2023年全球每天消耗1.017亿桶石油,其中6000多万桶用于公路运输。因此,要想真正摆脱化石燃料,就需要汽车行业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挪威是唯一一个在道路交通去碳化方面取得持续进展的欧洲国家,这一点不足为奇,因为挪威丰富的油气资源为其提供了财政空间,使相当一部分公民能够负担得起电动汽车。在瑞典,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也相对较高,但在2022年末结束购买奖励制度后,2024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欧洲大部分地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疲软,这本身就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问题,因为汽车行业必须在2035年之前停止销售内燃机汽车,而英国则必须在2030年之前停止销售内燃机汽车。但中国作为电动汽车制造商,在过去三年中的惊人崛起意味着,即使欧洲道路交通电气化进程缓慢,也在加速欧洲的去工业化进程,而不是像许多欧洲政客所希望的那样,成为再工业化的推动力。迄今为止,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电动汽车市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2024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25%,其中近80%来自中国。
相比之下,同期德国的销量却有所下降。目前,中国生产商在自己的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仅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公司就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惊人,从2019年到2024年年中增长了1600%。
中国的生产成就不能简单地用工业发展较晚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来解释。撇开特斯拉不谈,中国汽车在技术上的优势在于中国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努力。作为高科技制造业的产业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2021-2025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政府不仅在财政上支持国内电动汽车企业,还支持从金属开采和加工到电池生产的供应链各个环节。
相比之下,欧洲的政治努力在财政上微不足道,而且更加分散,导致其制造商依赖于中国主导的供应链。摆脱这种依赖极为困难,尤其是因为中国的2020年双循环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让中国企业永久性地占据供应链的高价值部分,使得外国企业对其产生依赖。这些公司还得益于中国政府对能源安全和价格的优先考虑,而不是对一种能源和另一种可替代能源的政治偏好。由于煤炭仍占中国电力供应的60%左右,并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50%以上,因此中国的工业能源成本大大低于欧洲,而欧洲大部分国家则更加依赖天然气。
欧盟委员会于2024年7月临时对中国制造商征收关税,并于10月将其永久化,这与其说是促进现有欧洲汽车工业发展的连贯经济战略,不如说是对危机,绝望的政治回应。当拜登政府于2024年5月对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时,中国制造商几乎没有任何电动汽车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欧盟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比亚迪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在匈牙利生产电动汽车,并于2026年底开始在土耳其生产电动汽车,由于土耳其与欧盟的长期关税同盟,土耳其相当于欧盟的单一市场。
上一篇:为何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