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湘潭我的家·春潮之声”系列报道
专业化市场化推动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高速发展
湘潭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夏桢
2019年8月,省市共建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园从零起步,按照“产业规划+专业园区+综合服务”模式,不断汇聚“政策、规划、机制、项目、模式、工具”六要素,2021年至2024年,产值实现从几千万元到30亿元的高速发展。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290余家,拥有注册证800余张,培育规上企业30家,高企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6家。2023年园区企业获国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7张。2024年全省各生物医药园区拥有创新产品和三类证的医疗器械企业32家,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拥有13家。产业园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年度医疗器械标杆产业园区”,获评“企业抱团入湘转移优秀园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园以“争取政策支持、编制规划引领、集成机制创新”形成上位支持,以“瞄准项目特征、创新承接模式、丰富落地工具”形成落地支撑的一套专业化、市场化营商环境。
坚持专业化,打造产业生态
针对医疗器械企业存在的“审批要求严、医保要求高”等共性问题,市委、市政府高位对接国省相关部门,围绕医疗器械产业,推动药监、知识产权、医保、自贸区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集成创新,形成了全国独有的4+N产业生态。
“4”就是由政府主导创新组建的四个机构。全省首个湖南省药监局医疗器械审评核查湘潭分中心,全省首次将审评权下放到园区和企业家门口。全省首个为医疗器械领域开通专利申报绿色通道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湘潭分中心,27个工作日发明专利获评授权。成立湘潭医药集采和数据中心,承担全省市级联盟耗材集采工作,今年将加入江西省;今年将承担国家医保局委托的全国高频电刀的集采工作。依托综保区自贸区协同联动区的优势,发挥先行先试政策,形成国境外医疗器械注册证快速转化为国内注册证的便捷通道。
“N”就是以社会力量为主构建服务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配套体系。已建成环氧乙烷与辐照双灭菌中心,中检辽检等检验检测分中心,国药控股仓储物流中心,与湘雅附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上交新华医院等医院达成成果转化合作,市内拥有三家临床试验医院,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湘潭医卫职院开展从博士到专科的医疗器械研发、管理、检测、生产人才联合培养,正在联合财信金控共同组建医疗器械基金,联合国内药效分析与实验动物头部企业建设大动物实验中心。
推进市场化,激发强劲动能
产业园按照市委、市政府“小管委会+大公司”改革精神,推进全员公司化转型,依托湖南省湘江医疗器械产业运营公司,培养专业团队,优化运营机制,形成“招商、落地、投产、达效、税收、收益”的良性循环。运营团队50%以上在国省药监局、省市医保局工作过一年及以上,完成项目交流,一周内就可为企业拿出包括同品种产品分析、注册审批快捷可行路径、国省审评审批部门具体意见、项目落地模式等在内的项目承接方案。
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产业园由泛化式的创新创业孵化器转型为专一化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区,从分散的“插花式、孤雁式”小型园区到大规模、综合性产业集聚空间的转变,形成了260亩创新创业园的产业孵化区,打造了以联东、迅佳、雨花为组团的600亩产业加速区,规划了在湘江科学城范围内3平方公里的产业示范区。
2024年,湖南省湘江医疗器械产业运营公司与长沙雨花经开区平台公司达成合作,承接其在湘潭经开区投资项目雨华产业园的招商业务,当年即形成一定收益。目前正在与知名电商合作,发挥园区生产优势,打造厂播电商平台;整合各细分领域企业共性需求,以量换价,以量招商,降低生产成本,努力将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来 源丨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编 辑丨胡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