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科学家新发现成功破解耳蜗听觉毛细胞“基因密码”
创始人
2025-02-05 21:01:00
0

来源:新民晚报

耳蜗是重要的外周听觉器官。上海科学家通过对耳蜗听觉毛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和功能学分析,破解了听觉毛细胞发育的“基因密码”。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近日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组完成。刘志勇介绍,哺乳动物的声音感知依赖于耳蜗中的两类听觉毛细胞。由遗传突变、噪声及耳毒性药物等导致的听觉毛细胞死亡是感音性耳聋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不具备再生修复听觉毛细胞的能力。

“我们发现了一个物种间保守的锌指转录因子Casz1。这是一个古老的决定细胞功能和命运的基因,但我们此前对它在耳蜗毛细胞中的功能一无所知。”刘志勇说。

由于耳蜗毛细胞数量稀少,很难获取,尤其是成年的耳蜗毛细胞在体外很容易死亡,科研人员必须手工分选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毛细胞进行研究。刘志勇带领团队成功解析了Casz1基因功能,首次验证了Casz1在听觉毛细胞中的双重作用:发现该基因不仅能保障内毛细胞的命运和功能稳定,还参与维持外毛细胞的存活。

在进一步研究中,刘志勇研究团队解析了Casz1发挥其功能的分子机制,并找到了Casz1的核心下游效应子。

业内专家称,该研究成果不仅为基础听觉科学研究领域增添了重要一环,也为未来促进耳蜗毛细胞再生及纤毛功能恢复提供了潜在基因靶点,将有望推动听觉毛细胞损伤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为听力障碍患者带来福音。 本报记者 郜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三届暨大詹伯慧语言学奖颁奖!... 7月10日,第三届暨大詹伯慧语言学奖颁奖大会暨“人工智能+”方言学前沿论坛在暨大举行。该奖是我国南方...
神农架发现稀有昆虫类群,在中国... 科考队在野外收集昆虫标本。 湖北日报讯(记者陈春保、通讯员刘晓艳、杜华)神农架新类群又有新发现!7月...
万字对话王成录:替代安卓,只是... 操作系统是绝对的“根技术”,关乎国家科技命脉与独立自主。西方长期垄断此领域,甚至将其当做围堵中国科技...
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 2025年7月10日,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PC(台式机、笔记本...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 月球正反面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关键谜题?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日前正式发表了中国嫦娥六号月球背...
前OpenAI研究员Kevin... 强化学习也将陷入死胡同。 昨天夜里,前OpenAI研究员Kevin Lu 发了一篇长文,直指当下A...
90后航天员宋令东太空归来:分... 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在结束太空之旅60余天后,首次公开亮相,与...
当猎奇狂欢成为恐同的遮羞布,我... 前两天,一则以“男扮女装+同性性行为”为爆点的“南京红姐”事件,如同一枚投入舆论场的深水炸弹,瞬间炸...
动物明星“出圈”记,年轻人为何... 年轻人为何爱上动物园? 在北京野生动物园小熊猫馆 每只小熊猫都有自己的粉丝 青枫作为“常驻嘉宾” ...
深度科普:为何人类比猿少两条染... 进化论由达尔文在 19 世纪中叶提出,核心观点是生物在自然选择的驱动下,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