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选定一个题材,用100台国产老相机拍摄100个胶卷(尽量是相机不重复)。然后把相机送给有缘人(也就是进入我镜头中的人),最后形成一篇文章,包括几项内容:
1、相机介绍;2、拍摄过程;3、有缘人的情况。
我把这个题材定性为“百台老相机赠送”,接下来它会重新回归大众,或许再也不会有被拍摄的机会但会被人收藏,或许被损坏和遗弃,这是工业化产品的最终宿命,但是我会努力把它拍好,写好它的故事。
百台老相机赠送之五十八:南狮自动相机
生产年代:2000年。机身号:C199567,镜头号:--
一、相机介绍
这款相机没有具体的产地,但是有中国商标注册证。
这是到了本世纪初,国内经济条件好转,精神文化生活开始需求越来越大,而摄影、拍照、旅游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一时期日本各个厂家的自动相机技术日益成熟,出现了眼花缭乱的局面。但是对于国人来说,还是有些贵了,所以这一真空时期被一些商家捕捉到了,先是汤姆做简易自动机,大赚了一笔,而这时国产相机除了二鸟(海鸥和凤凰)基本都破产和没有生产能力了。
于是一些合资企业或境外投资的企业看到了这块真空,于是简易的“自动”相机应运而生,也大行其道了。
这个时候的简易相机主打一个“自动”,其实就是过片自动,而使用简易快门和镜头,一档光圈一档速度,阳光底下或者两米之内使用闪灯。
拍出的照片虽然一般般,但是满足了当时人们不太高的摄影需求。
这款相机除了自动过片,还有很小指数的闪光灯,使用两节5号电池。自动过片、自动倒片。
相机的说明书写的香港注册,其实都是噱头,就是在大陆生产的,当年的批发价格80-100,零售150-180元。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品牌简易自动相机,好像都是在一个生产线上,而只要有销路,就可以注册商标,贴牌而已,不同品牌而已。中国生产,主要卖给中国人。
这批厂家和这些人,也是赚相机钱的最后一批人了。
二、使用过程
这种相机问世时,正式中国彩扩业最普及、最发达的时候,甚至一些小镇都有自己的彩扩店,所以这个时期也是胶卷相机最普及的时候,但是用它拍摄黑白胶片的不多,甚至寥寥无几。
我特意用它拍了一卷乐凯黑白胶卷,看看效果究竟怎么样。
应该说最后的效果出乎我的预估了,我原来以为黑白会反差很大,画面也不会太清晰,实际上还是不错的。
我带到了云南的建水,大街上随意拍一些人和物,曝光也是很准确的。
但是这相机也有问题,就是它的微电机老化,过片不顺畅,可能也是质量原因,有几次以为没电了,但是反复开关几次,又正常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闪灯一直是闪的,似乎没有关闭按钮,这样在外面拍摄非常容易引起人们注意。
三、最后结局
这台小相机,我带到了云南建水,最后送给了文兰米线店的女主人。
这些年我有很多时间都在云南的,其中建水是我的重要“驿站”。这里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而我第一次到建水,就品尝了文兰米线店,转眼已经7年了。
那是一天早上,我和乡下大哥老徐就近到一家清真米线店吃早点。
这里多说一句,一直有人问我建水有回民餐馆吗?其实云南各地的回民饭店很多的,而建水更是很多清真饭店,无论是大餐还是小吃,都是应有尽有。
而这家文兰老店是一家子在忙活,主人马大姐告诉我开店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口碑很好,所以客人也一直很多。
我们坐下品尝,感觉味道特别不错,汤浓味正,非常喜欢,于是就写了一篇见闻发到了网络上,结果反响强烈,很快就有二三十万的阅读量。
就这样,我和这家米线店认识了,每次到建水我都要去这里吃一两次,也带朋友过来。而她们发现我来了,每次都会送一碗牛肉给我们。
现在马大姐退休了,把店交给女儿管理,我依然过去吃米线,依然是那个味道,已经在记忆里了。
胶卷由所以孔德锋帮助冲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