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胡同平房区的老人遇到火灾该如何施救?2月29日,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消防救援站联合九道湾社区开展了一场自防自救力量演练活动,这场演练重点检验了自防自救力量及“社区消防联络员”的作用。
演练模拟辖区常见电动轮椅火灾,一名行动不便老人被困家中。演练开始后,被困老人紧急拨打119报警电话后戴面罩、披防火毯,迅速利用手边的“消防四件套”进行个人防护。
北新桥消防救援站接警后,九道湾“社区消防联络员”立即报告:“起火位置距离胡同口约100米,胡同内有干式消火栓可正常使用;院内有一名行动不便老人,需利用担架抬出。”这些信息消防站为指挥员决策指挥提供重要依据。
最先到场的社区工作人员利用可视化电台向消防站汇报现场情况,并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转移出电动轮椅。
随后社区微型消防站到场,利用地下消火栓出水进行火灾扑救,同时连接胡同内干式消火栓到达起火位置,为消防站快速灭火救人做好准备。
紧接着消防站到场,指挥员立即下达作战任务,采取强攻近战战术迅速将被困人员救出,内攻人员发现着火点后,立即扑灭明火,并将转移至室外的电动轮椅用水枪持续进行冷却降温。
在各参战力量的紧密配合下,成功处置了电动轮椅火灾。演练结束后,社区消防联络员对自防自救力量演练进行了点评,“自防自救力量建设是降低火灾发生频率、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升消防安全能力的重要工程。”
据了解,由北新桥消防救援站在东城区首创的“社区消防联络员”机制在自防自救力量建设中发挥着整合消防资源、加速自防自救力量消防能力建设等重要作用,是专业救援力量同自防自救力量的桥梁和纽带。
在北新桥街道,来自北新桥消防救援站的20名消防队员获聘成为“社区消防联络员”。他们与北新桥街道10个社区对接,配合各社区做好日常现场检查、隐患治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相较于传统的消防宣传、调研演练、隐患排查模式,“社区消防联络员”推动的“多频次、高质量、深层次”的消防培训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到更多的人民群众,更系统的提升人民群众消防安全能力,有助于自防自救力量在防、灭火工作中发挥“1+1>2”的效果。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宇
编辑 匡峰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