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南京“2·23”火灾共造成15人遇难,44人受伤。经初步分析,火灾为事发建筑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起火引发。
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年产量超过3500万辆,均位居世界第一,相当于每4人就拥有1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买菜、到地铁口等的出行需求。
但电动自行车“方便”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南京“2·23”火灾事故再次提出警告,忽视了“安全”这一必不可少的根基,“方便”就只是空中楼阁。“电动自行车停在哪里最安全”引发了不少讨论和思考。连日来,橘洲君深入长沙多个小区开展走访调查。
一
“停在这里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这个地方影响不到他人。”在长沙市雨花区劳动东路某小区,橘洲君偶遇了一名正在住宅楼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的车主。
在该小区其他区域,有的住户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单元楼门口正前方,有的则走车道将电动车停在了地下停车场。“骑电动车不就是图个方便嘛,停单元楼门口能直接上楼,下楼之后骑上车就走。”小区住户王先生认为,自己的电动车从不“上楼充电”,需要充电的时候再去电动车棚,这样就“不存在安全隐患”。事实上,该小区属于次新楼盘,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区域并不少。
在劳动东路某小区内,超高层住宅楼架空层停放了不少电动自行车。刘琦 摄
部分老旧小区内,时常可见“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现象。橘洲君走进营盘路隧道旁某小区发现,小区1栋楼道两侧均有从楼上接线下来的插线板。其中,一侧的插线板被直接塞在电闸箱的电线之间;另一侧插线板的电线则悬在楼梯上方,居民上下楼有可能会触碰到电线。该小区3栋5单元,狭窄的楼道内停放着四五辆电动自行车,外墙悬挂着多个从楼上接电线下来的插线板。
“飞线充电”有何危害?开福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蒋悦介绍,“飞线充电”在一些老小区里更为常见,但是这种充电方式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私拉乱接电线为电动车‘飞线充电’,极易引发火灾、人身伤害等重大安全事故。”蒋悦介绍,临时电线拉进拉出,暴露在室外风吹日晒雨淋,易造成绝缘体磨损和老化,导致线路漏电、短路,尤其在雨天,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临时电线充电,无“过充”保护装置,也容易引起电动车电瓶起火或爆炸;部分用户私拉乱接的电线,本身为无绝缘保护的“麻花线”,遇短路、超负荷等情况时,极易引起电线燃烧,并引燃周边可燃物甚至临近的建筑。此外,小区内儿童多,稍不留意或出于好奇,触碰插座或“飞线”也容易引发触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电动车如此“任性”停放、充电,终会易“惹火”。
2021年7月18日,长沙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雨花区井湾子街道冯家冲社区李某某自建房楼梯间发生火灾。消防部门立即调派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经调查,起火原因系一楼楼梯间内欧阳某的电动车充电时发生故障引发火灾。法院依法下发刑事判决书——被告人、电动车车主欧阳某犯失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被告人、二房东朱某某犯失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被告人、房东李某某犯失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
2022年6月10日,家住开福区益安公寓的黄某刚为图一时方便,将违规改装的电动车锂电池带入自家住房内,用充电器为其充电。当他还在睡梦中时,锂电池充电发生故障着火,并引燃周边家具等一系列可燃物引发火灾。火灾扑救过程中,电池还多次发生了闪爆。经实地勘验等方式认定,起火原因为电池充电故障引发火灾,因黄某刚涉嫌过失引发火灾,根据消防法相关规定,他被公安部门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
火灾发生后,黄某刚家被烧得一片狼藉。开福消防供图
2023年7月15日,星沙消防救援站接到长沙消防指挥中心调度,长沙县星沙街道锦璨家园E栋对面电动车棚发生火灾。星沙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动3台消防车、14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处置。经勘查,现场为室外停车棚多辆电动车起火。
据消防部门模拟实验显示,电动自行车燃烧后,只需要1分钟左右就会进入猛烈燃烧阶段,现场温度上升约500℃。持续燃烧3分钟,车体除基本的骨架,车身、坐垫、轮胎、电瓶等可燃物质都会化为灰烬。着火7分钟后,楼道温度突破900摄氏度,并切断逃生人员逃生通道。如果火灾发生在逃生、救援都困难的高层住宅,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电动车密集停放在楼道,一旦起火燃烧,就会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的烟气,此时如果楼内人员从楼梯间逃生,很容易因为烟熏窒息死伤。”消防监督员介绍,高温、热烟、气流快速蔓延,在楼道内形成“烟囱效应”,很快蔓延至最高楼层。数据显示,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都是在充电时发生的,超过一半的电动车火灾都发生在夜间充电的过程中。
二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1.8万起)上升17.4%。为何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如此频发?
抓苗头不到位。
电动自行车起火防不胜防,是真的防不住吗?其实在南京“2·23”火灾事故中,早在2020年8月有网友就反映称:明尚西苑小区2栋架空层充电位置不够,没有照明,单元门里很多电动车,还有电动车上楼充电,多次和街道物业反映,一直在想办法,从年初开始到现在没有动静。天热车多、有失火隐患的情况也多次被提及。有网友2021年6月在微博发文称:“物业不作为,多次反馈依旧有人推电动车上楼,隐患很大,多次反馈街道物业无果。”
网友微博截图。
南京当地媒体也指出,明尚西苑在2019年曾发生过火灾。2022年4月14日,南京广播电视台《法治现场》推出一期视频报道称,明尚西苑小区的架空层挤满电动车,消防设施需跟上。对群众反映和已发火灾的漠视,是导致南京“2·23”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池质量难以安心。
在电动自行车领域,由于轻便、能量高等原因,锂电池比传统的铅酸电池更受市场青睐。但因为这种电池本身的稳定性较差,加之充电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发生火灾事故多因它而起。造成这类故障的原因,大多是电池本身质量不过关。电池质量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仍未出台。目前,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生产标准依据的是2019年施行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国家标准。然而,这只是一个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
民众安全意识不强。
“我认为电动自行车只要停放在不妨碍其他人车通行的地方就可以”“我骑的是可以折叠的小电动车,带回家停放非常方便,就算起火也是我自己家的事情”……走访中,橘洲君发现不少长沙市民并不知晓电动车停放、充电的相关法规和安全注意事项。“我们没有执法权,部分电动自行车车主根本不听劝阻,随意停放。然而,很多业主对此意见很大。”长沙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刘云(化名)对此感到非常苦恼。认知世界里没有防火概念,自然也就忽略了电动自行车消防预警的重要性。
三
《湖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在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首层门厅、楼梯间等室内公共区域和消防通道及可燃物附近停放电动自行车;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2月24日,长沙市安委办下发《关于吸取南京雨花台明尚西苑“2·23”火灾事故教训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至3月底,长沙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居民小区、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加大对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2月27日,长沙市物业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物业服务区域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的紧急通知》,从即日起至3月15日前,对物业服务区域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隐患进行一次集中排查整治。
那么,如何将电动车火灾事故的“火苗”真正熄灭在“摇篮”里?橘洲君带着问题走进了长沙的这些小区。
山水洲城记
为电动自行车找到安全的“家”。
在天心区裕南街街道,随着智能充电站的建设和投用,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和“飞线充电”等乱象大大减少。在该街道一处智能充电站内,处处都是安全“黑科技”——完成充电后,电源会自动断电;车辆电瓶若有问题,设备会自动跳闸并报警;4个监控摄像头24小时值守,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足量配备,确保安全。
开福区清水塘街道创新性推行了背街小巷电动自行车充电解决方案——为每个家庭免费安装充电箱。“充电箱外的电线都经过了穿管保护,敷设规范,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发烫。尽管它体积小,但是装了过载保护装置,可以防漏电、防雷击,阴天下雨也可安全使用。”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此举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加上一道“安全闸”。
便民车棚非常智能,电动自行车完成充电后,电源会自动断电。陈飞 摄
“我们引进第三方公司建了这两个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棚,一举解决了小区两栋商住高楼的电动自行车上楼风险。”芙蓉区湘湖街道西湖社区梦泽园小区物业负责人戴和平告诉橘洲君,通过物业让利第三方公司,居民来便民车棚充电,每度电只要0.6元左右,和居民用电同价,受到居民热烈欢迎。
“智慧眼”阻止电动车“坐梯”入户。
“禁止电瓶车进入电梯,请立即退出,谢谢合作!”2月26日下午,在汇一城小区,橘洲君实地探访,小区至善物业的工作人员试着将一台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电梯的“智慧眼”及两侧顿时黄灯闪烁,并发出大声警报。“汇一城小区是个建成10多年的小区,共有13栋高层,常住人口达2279户7100余人。以前,业主们常常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充电,或者在地下车库‘飞线充电’,有一次,一位业主在家充电还发生爆燃事故,幸好扑救及时,才没有酿成更大事故。”新安社区党委书记杨英介绍,事故发生后,社区牵头,物业和社区居民代表一起开会,决定在小区内选址增设电动车充电棚并在电梯里加装阻车报警器。
很快,3个共配备155个智能充电接口、面积近300平方米的电动车充电棚便立了起来,同时,小区13栋房屋24个单元48台电梯全部加装阻车报警器。“电梯阻车报警器安装之后,一旦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监控系统就会立即自动报警,且电梯门无法关闭,楼层键无法按下,直至电动车退出才可恢复正常。”至善物业汇一城项目物业经理李有明介绍,通过安装电梯禁入装置,实现了“人防”提醒、“技防”管控的新局面,成功阻止了电动自行车“坐电梯”现象。
电动自行车一进入电梯,监控系统就会立即自动报警,且电梯门无法关闭。陈飞 摄
志愿者义检,为安全出行再上一道“保险”。
“业主您好,您这电动车没有改装,电器线路情况目前没什么问题,请注意安全停放和充电,祝您平安。”2月26日,在芙蓉区五里牌街道火车站社区,51岁的志愿者袁伏平在其他几位志愿者的配合下,正在对辖区业主的电动车进行义检。
袁伏平有20多年电动车维修经历,他说,电动自行车一个重大安全隐患就是好些车主对电池质量认识不足。“根据统计分析,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池过充、电池单体故障、线路短路等情况,电池质量非常关键。尤其使用时间较长的老旧电池和改装电池,更是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袁伏平说。
社区专业志愿者帮居民义检,从源头遏制居民楼内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隐患。陈飞 摄
安全无小事,警钟须长鸣。由此可见,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只要社区、物业敢于担当、有所作为,让电动自行车落在该落脚的地方,有的是办法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与便捷的问题都可以兼顾。
同时,宁可在电动自行车日常停放、充电时“麻烦”一点,宁可在空间规划安排中多想一些,严格做到规范停车、安全充电,也不要贪图一时之便而将生命置于危险境地。惟有筑牢安全之基,使用电动车才是真方便,真正还每一个小区、楼栋安全与宁静。(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颜家文 刘丹 付臣欢 校读: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