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出生于1889年,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他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较早,新文化运动时期系统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李大钊被当时的张作霖政府抓捕,同时入狱的还有其妻子女儿和青年学生。为了保全这些人,他认下了所有罪责,包括那些莫须有的东西。但残忍的反动军阀还是杀害了无辜的学生,妻子赵纫兰和女儿李星华在法庭上机智应对才被释放。
李星华没想到法庭上跟父亲相见的竟然是最后一面,4月28日,报纸上即刊出李大钊已执行绞刑的消息。母亲听闻噩耗,当场晕了过去,兄弟姐妹五个最大的哥哥李葆华才刚刚成年,最小的弟弟当时还未出生。
赵纫兰善良贤惠,品德高尚。丈夫去世后,含辛茹苦把五个儿女培养得非常优秀,自己却积劳成疾,在四十九岁那年撒手人寰。李葆华是李大钊的长子,父亲牺牲时刚刚成年。他继承父亲的遗志投身革命事业,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葆华回到国内,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并多次到华北各地做革命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革命、献身革命。期间他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北平市委书记,李葆华参加了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他向着父亲牺牲的地方心中默念:“爸爸,新中国成立了,你能看到吗?”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李葆华和其他同志一起为稳定首都的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废寝忘食工作着。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仅不到三年时间,国家各项事业就走上正轨,生产发展形势良好。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李葆华出任安徽省第一书记,级别达正部级。安徽是个大省,工作千头万绪,他带领省委领导班子,从实际出发,为群众着想,办了好几件大事,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还被称为“李青天”。
老百姓日子好过了,李葆华自己却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是言行作为对儿子李宏塔影响很大,李宏塔清楚地记得父亲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百姓就是天,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他也想多为百姓做事,就选择去省民政厅工作。身为厅长,李宏塔从来没有官架子,经常下乡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以便尽快解决问题。有一年山区发了大水,李宏塔跟灾民同吃同住,直到每个群众都有了稳定的住所,才回到家里。他说:“老百姓受了灾无家可归,我回去的话真睡不着,就是心中有愧。”
除了长子李葆华、长孙李宏塔,李大钊其他的儿女也一直在为党工作。长女李星华在父亲死后,就承担起养家的重任,母亲去世后她更成了弟弟妹妹的唯一依靠。即便如此她仍不忘父亲遗愿,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跟同学贾芝结婚后一起到延安教书,宣传革命。李星华跟丈夫志趣相投,都喜欢文学,工作之余,她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为后世研究共产党的成立等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李炎华是李大钊的第二个女儿,父亲牺牲时刚刚八岁。虽然对那时的记忆模糊,但她仍以做李大钊的女儿为骄傲。李炎华学习十分刻苦,以姐姐为榜样,成年后也做了老师,把终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李光华对父亲更加没有记忆,李大钊就义时他才四岁。成年后跟哥哥姐姐一样投身革命,去了延安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临终前留下遗愿,丧事一切从简。
李大钊牺牲时,妻子赵纫兰当时有孕在身,因此最小的儿子李欣华从没见过父亲。在哥哥姐姐的讲述中,了解了父亲的一切。同两个姐姐一样,他也喜欢教书,曾做过副校长,还主动请缨到贫困地区支教。很多学生都记得这个李老师,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结语:他们作为革命先驱的后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称得起是国家栋梁。李宏塔是李大钊的长孙,他因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在2021年还获得了“七一勋章”。斯人虽已去,精神长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