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人类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或许没有人知道,这其中除了我国科研人员几十年的艰辛努力之外,竟然还有美国人的一点“功劳”。
嫦娥四号
1978年,美国总统特使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带来了一件礼物:一块嵌在有机玻璃中的月球岩石。岩石看上去有拇指大小,美国人走后,中国决心好好研究一下这块岩石。当时全国搞天体岩石研究的人还很少,欧阳自远是其中的佼佼者,于是这块岩石交到了他的手上。
欧阳自远小心翼翼地砸开有机玻璃,发现这块岩石只有黄豆大小,原来是美国人把玻璃做出了放大效果。上秤一秤,才1克重。据美国NASA资料记载,美国先后在月球登陆6次,共带回2415块样本,总重量达到383公斤。而美国先后向135个国家赠送过月球岩石,有的是以公斤为单位。
陈列于美国国家博物馆的月球铁方解钙长石,编号60025(斜长石)
当时是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的时候,1克月球岩石虽然珍贵,但和其他国家一比,总觉得美国还是太抠了。但欧阳自远不以为意,1克已经足够他研究了,他将这颗黄豆大的月球岩石一分为二,只留下0.5克研究,另外0.5克送到北京天文馆保存起来。
在此之前,我国科研人员从未接触过月球岩石,欧阳自远研究的天体岩石也是收集到的太空陨石。这块0.5克的岩石,为他打开了一扇了解月球的大门。欧阳自远立即组织人手,开始了对这块岩石的解剖分析。
存放于北京天文馆的月球岩石样本,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前后120多天的时间里,欧阳自远带领科研人员详细进行了月球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构造结构、微量元素、物理特性、产出环境等一系列研究,最后又进行了破坏性研究,对月球岩石和土壤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就着这块0.5克月球岩石,科研小组发表了14篇论文。
最后科研小组通过这块小小的岩石知道了它采自月球的什么位置,向阳还是向阴,甚至还准确地说出了它来自美国哪一次登月,并说出了它的批次编号。美国为此大吃一惊,送出去那么多月球岩石,还没有谁能研究得这么透彻。中国人“看一眼就会”的本领真不是吹的,美国都有点后悔了。
正在处理月岩的欧阳自远
而欧阳自远却一发不可收拾了,他的目光早已飞出地球,飞向遥远的月球。在太空探索的征途中,中国人也不能缺席。他开始奔走呼吁:启动中国的探月工程。
但那个年代,中国还很穷,很多民生问题都没有解决,探月在很多人眼里实属“瞎折腾”,美国人花了那么多钱,上去了,又能怎么样呢?欧阳自远不肯放弃,他开始耐心的普及登月的意义,这一下就坚持了25年。
中国计划2030年派宇航员登上月球
2004年大年初二,我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的立项终于批下来了,欧阳自远和他的团队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意味着未来的某个时刻,月球上将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在奔向星辰大海的途中,决不能少了中国人的身影。不管当初美国人赠送的那可怜的1克月球岩石出于什么用意,今天嫦娥能登上月球多少有还他们一份“功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