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在电影《第二十条》中,韩雨辰来到学校,走进厕所,发现有几个男孩子正在欺负一个同学,被欺负的同学几乎光着,抱着头坐在地上,瑟瑟发抖,身上有伤,衣服鞋子在不远处堆放着。他拿起衣服塞到同学手里,虚晃一招让这位同学得以逃离现场。
霸凌的小头头张科见有人坏了他的好事,就跟韩雨辰打了起来,结果不是韩雨辰的对手,鼻梁骨被打断。
张科的爸爸选择报警处理,要求韩雨辰当面道歉,如若不然则面临被拘捕的风险。
看到这里,但凡有点正义感都非常气愤,见义勇为、教训霸凌者,反倒要被惩罚,还有什么公平可言?以后谁还敢站出来打抱不平?
学校老师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质:“被霸凌的孩子不愿意承认,看见的孩子不敢站出来指认”,正因为如此,没有人肯站出来替韩雨辰说话,为他讨个公道。张科霸凌同学的事情没人证实,韩雨辰就不能被认定为见义勇为。
校园霸凌中是如此,成人社会也是如此。王永强一家被刘文经欺负,村里很多人都知情,但是就是不愿意说出真相,任由刘家一手遮天。
在现实中,也存在很多类似的情况。
26年前,在河南开封,张杰眼见5个流氓欺负两个女孩,出手相救,身中4刀,女孩和流氓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张杰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相信他是见义勇为,他生气地寻找真凶26年。
当张杰找到线索的时候,女孩却拒绝作证,张杰起诉女子,获赔10元,但他一直没去领,也没得到当面致谢。
如果女孩早就站出来说明真相,张杰就不会被人误解了。
这种现象让人很是纳闷,难道是那些被霸凌者和旁观者不够善良、不够道德、没有正义感吗?
也不能这么武断地进行评价,他们可能有太多顾虑。
先来说被霸凌的孩子。
他们可能以前也跟老师、家长反映过被欺负的问题,但得到的答复并不能让他满意,诸如下面几种答复:
孩子得到这样的回复,没有一个能解决问题,基本上是批评教育,哪还有信心说出自己欺负的事实呢!
孩子甚至真的认为就是自己的错:
同时,霸凌者肯定还会威胁他:不许说出去,如果告诉大人,你比现在还要惨。他本来就害怕,本来就无还手之力,对这句话更是信以为真,更加不敢说出来。
被霸凌的孩子没人为他撑腰,他只能选择沉默来保护自己。
再来看看那些看见霸凌的孩子,也有各种担心。
他们可能也想告诉大人,希望帮助那个被欺负的孩子,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自我保护角度考虑,他们不能说出实情也是有很多难言之隐。
从更深层角度考虑,他们之所以有这么多担心,主要是不懂法,不知道可以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只会下意识地从情感上、从过往经验上做出自己的决定。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校园霸凌的处置者就是学校和家长,霸凌者最多就是批评教育,还是会继续上学,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不能解决长期问题,上学都要战战兢兢。
所以,要想让被霸凌的孩子愿意承认,让看见的孩子愿意指认,还需要老师、家长做好三件事:
1、摒弃受害者有罪论,接受孩子被欺负的事实,让孩子感到被理解、被接纳,对自己有信心,对正确处理霸凌有信心。
2、教会孩子面对霸凌的方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刚有苗头时就要及时告知大人。
3、多宣传法律条文,让他们知道怎么维护正义,知道坏人会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改变固有的想法,勇敢站出来。
写在最后:被霸凌的孩子不愿承认,知情人不敢指认,是长期存在的现象,伤了见义勇为者的心,助长了霸凌者的气焰。要改善这一局面,还是要多信任孩子、多给孩子讲方法、多普及法律,让他们相信法律一定站在正义一方,而不会向坏人低头。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