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中有不少经典回目。比如,杨志奉梁中书之命,押解生辰纲前往汴梁,给丞相蔡京贺寿。可是杨志半路上,喝了晁盖、刘唐、吴用、白胜等人的"蒙汗药酒"。让杨志一伙官差,眼睁睁看着大笔财物被托塔天王等人取走。随后青面兽杨志遭到同行差人诬告,至此堂堂杨家将后代落草为寇。笔者每次看到智取生辰纲这一节时,总是会非常的不解:杨志等人确实赶路赶得疲累,烈日炎炎之下需要赶紧缓解疲劳。可是喝水或许比喝酒更加解渴,为何杨志等人,执意要吃白日鼠白胜挑着担子卖的蒙汗药酒呢?难道喝水不是最佳选择吗?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元朝之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蒸馏之后的烈酒。说得更通俗点,北宋的百姓喝的便是"浑酒",也就是没有蒸馏过低度数粮食酒。用如今酒精度数来计算,杨志、武松、鲁智深等人喝的酒,度数最多不超过10度。宋徽宗给梁山那些御酒,大概度数也不超过20度。换言之杨志及其手下差人,喝的那些水酒其度数和今天的啤酒差不太多。烈日炎炎之下,确实喝水会非常解渴,但是古时哪有如今这么方便的基建设施?
杨志等人本就是昼伏夜出,"避大路从小路",凡事都要小心为上。加上古代野外也没有那么多饮用水源,杨志等人看到白胜挑着担子卖酒,希望通过喝点低度的粮食酒解渴。笔者清楚的记得,我的邻居在上世纪90年代是位大车司机。每到七八月份,这位邻居出远门开车时,他必去小卖店买两瓶当地特产的米酒。这种米酒度数不超过25度,一瓶大约是600毫升,边喝边开好不惬意。经过现代专家研究得知,如果气温较为炎热之时,我们人体水分流失比较快,光喝普通的白开水很难补充人体所缺的微量元素。因此专家建议我们,剧烈运动之后,可以稍微喝点淡盐水以及淡糖水。
杨志等人也不例外,赶路累了,喝点比较清纯的水酒,一来可以解乏解渴,二来更能让心情愉悦。所以杨志选择路上喝点类似啤酒的酒水,并无任何不妥。笔者再提一句,武松过景阳冈时喝了18碗烈酒。并非说武松酒量惊人,能喝18碗高度数的烈性白酒。按照井阳岗当时的条件,武松喝的酒就是"浑酒",就是没有蒸馏过的低度数酒。
这种酒杂质比较多,需要酒店伙计进行过滤下才能喝。其度数与如今纯生啤酒差不太多,因此武松喝了18碗酒,至多相当于今天10瓶啤酒。现在某些人酒量大,肚量也大,10瓶啤酒可能并不算什么。武松即使是喝了这些酒,在景阳岗上东倒西歪,大醉之时与猛虎展开一场鏖战。所以武松的酒量,放到今天来看属于中等水平,并不算什么。
反观杨志等人上了黄泥岗,他们10多个人只买一桶酒,每个人也就分到一两碗。这一两碗加在一起,不过一瓶啤酒。杨志还有那些老差人,能多分一点,其他那些普通的官差,一人能分两三口已实属不易,两三口的啤酒听上去也没什么大不了。所以杨志等人,才会向白胜买了这些掺入蒙汗药的水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夏天渴急的话,喝白开水虽然能解渴,但总是差点味道。就比如笔者本人,夏天经常热的喝点果汁或者是比较刺激性的饮料汽水。豪爽之人,夏天则是用冰啤酒解渴。这种方法虽然不提倡,但是也无伤大雅。
因此杨志这些人,等于每人喝了一瓶啤酒。不会耽误事,既能解渴,也不会让自己酩酊大醉,喝完接着好赶路,让人心中也有了底气。没想到这却是托塔天王晁盖,还有智多星吴用等人的毒计。直到元朝之后,我国古代才有了蒸馏之后的烈酒。度数能飙升到30~40度。如果杨志这些人,一人喝了一瓶相当于今天42度的白酒,那么不用蒙汗药,他们也无法继续赶路了。
参考文献:水浒全传、宋史、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