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名人投诉的高效处理固然不错,但在此类问题的彻底根治上,也期待当地能像这次一样使出“洪荒之力”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长白山包车遇临时加价一事很快有了一个积极的处理结果。17日当晚,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发布通报称,经核实,傅某某通过网络中介包租了潘某某的私家车,在开往景区的途中,因司机向傅某某一行推销旅游收费服务项目未果而发生争执,出现中途停车等情况。经查,司机潘某某未取得从业资格,车辆也无相关营运手续,存在严重运输安全隐患,其本人也承认非法运营的事实。依据相关规定,对潘某某按上限处以3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鉴于傅园慧的名人身份,这一处理结果,无论从效率上,还是从力度上,都并不让人太意外。但对于围观的网友来说,面对这样的后续,心情可能是复杂的,除了欣慰,更多还有一种“羡慕”:如果是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才能获得这么迅速有效的处理?
根据傅事后对媒体的回应,其在社交媒体反馈自身遭遇后,当地交通和文旅部门,“一个小时不到”就分别与她和涉事司机联系上,并了解了相关情况。随后,在到达景区后,相关工作人员又对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司机进行了处罚,工作人员还将傅一行游客送往了下一个旅游目的地。
毫无疑问,就个案处置看,当地相关部门的表现的确是非常“给力”的。客观说,面对名人“投诉”,一个地方的方方面面都会表现得更“紧张”,从而在解决问题上也容易给予“超常规”重视,这也算是一种“人之常情”。但是,置于舆论场,这种高效处理又难免会被拿来作比较。
如果说,面对名人投诉,在个案处理上的“更重视”尚有着可以理解的动机,那么,这次遭遇的问题,在之前若早被普通游客反映过,为何一直未得到根治,恐怕是更值得追问的。无论是从这一次部分网友在评论区的吐槽,还是从一些游客攻略中的针对性提示来看,诸如包车容易被“坑”的问题,在当地很难说只是单一偶然现象。于是,此事也就延伸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对名人投诉的高效处理固然不错,但在此类问题的彻底根治上,也期待当地能像这次一样使出“洪荒之力”。
事实上,关于包车“痛点”,不少网友都提到一个共同现象,即在当地是很难使用如今在绝大多数地方都已经高度普及的大众化打车平台,这与包车乱象的出现是否有某种关联,难免令人联想。同时,这次通报中还有一个细节引发了外界“好奇”——“未取得从业资格,车辆也无相关营运手续,存在严重运输安全隐患,其本人也承认非法运营”的涉事车辆和司机,是如何在网络中介上接活的?涉事的网络中介是否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通报中回避了这些问题,期待当地在对包车乱象的纠偏中,进一步触及到这些更深层次的症结,以回应社会关切。
很显然,对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来说,若能以此为契机,将这类问题进行彻底根治,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免于在包车等问题上的权益担忧,或才是最好的“转危为机”。而傅园慧是否被“特殊”对待,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