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主体,如何做实?|十问广东经济
创始人
2024-05-19 16:27:14
0

原标题:企业创新主体,如何做实?|十问广东经济

在广东,提到创新主力军,非企业莫属。

华为每年投入上亿元研发费用,并持续增加研发占比;拥有9万余名工程师的比亚迪,是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汽车企业;更有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细分领域拥有“独门绝技”。

广东企业如何以科技创新赋能生产力跃升,一组数据足以证明: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

2023年12月,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投产,图为工厂生产线。南方+资料图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广东应该如何进一步做实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创新,既有“千军”也有“万马”

创新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利润率的唯一途径,广东企业,始终坚信创新的力量。《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广东的“企业创新”指标已至少连续7年领跑全国。

作出贡献的,既有“大而强”的500强企业,也有“小而专”的创新公司。

“最强的研发团队,才能打造最强的智能驾驶。”1月16日举行的比亚迪梦想日活动上,董事长王传福领衔工程师“天团”亮相。当天,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亮相,它可以让汽车像高级智慧生命体一样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准控制和协同执行。未来,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加速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

在2023年的深圳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一名小观众在看比亚迪仰望汽车。南方+资料图

过去二十多年,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深刻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二字。“近几年,尽管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们还是加大投入,累计研发投入达208亿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与国家战略的高度协同,具有更为持久的技术创新能力、更为快速的产品转化能力,是大企业创新的重要特点。而拥有“独门绝技”的中小企业,同样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力量之一。

“我们开发的个性化基因载体定制平台,客户可以直接‘乐高化’‘模块化’设计构建自己的基因载体。”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舟生物实验室,其首席科学家蓝田介绍,“这是研究各种基因药物和生物制药的关键一环。”

目前,广东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居全国第一。

初创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广东建立起了梯次培育机制。“大象起舞”和“蚂蚁雄兵”各美其美,“大而强”和“小而专”并肩而行。

在“千军万马齐创新”的浪潮下,广东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迸发澎湃发展新活力。

“链式”创新,“集成”突破

工厂间没有“围墙”是广州番禺汽车城的一大特点。其实“围不住”的,更是龙头企业牵引下的开放创新生态。

园区内,不仅有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的广汽埃安,还云集了中航光电、爱信变速器、立德科电驱等大批中小型汽配企业,共同建立了广州“三电”齐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关系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密。彼此开始共享信息,共同开发新产品。”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这样描述当下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头雁引领下,广东企业正集聚创新要素、创新资源,打通从源头到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链条。

“2024年是原生鸿蒙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加快推进各类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集中打赢技术底座和三方生态两大最艰巨的战斗。”开年之初,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强调要构建强大的鸿蒙生态,拉动中国电子工业崛起,开启终端未来大发展的新十年。

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华为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新技术。图源:新华社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同时积极融入制造业创新体系,让科技成果跑出转化“加速度”。

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的实验室,是广东组建的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这里主攻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工艺、5G中高频核心器件等研发方向。

帮助小企业成长,帮助大企业在特定领域解决技术难题。一个个制造业创新中心,正逐步打通从技术研发到转移扩散,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推动产业创新从单点突破迈向“集成突破”。

“近年来,广东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产业研究员席凯伦这样总结。

产业界出题,科研界答题

创新固然重要,但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需要较大的财力和时间投入。

“如何平衡创新可能带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美的集团首席技术官卫昶曾抛出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什么呢?

在美的位于佛山顺德的厨热事业部电子工厂,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抓”起电路板进行系列测试后,再“放”回。这道看起来简单的工序,实则是行业首创。

忙碌的机器人,都来自季华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元学习”算法及多维度多模态智能感知与人机共融技术,让机器人有了“聪明的大脑”和“明亮的眼睛”。

季华实验室是广东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部署了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等八个研究方向,图为实验室俯瞰图。南方+资料图

“我们以订单式研发及投放式创新助力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季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看来,科技创新平台与广大科研工作者要深入产业、走进企业,以“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创新资源充分整合,既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也能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供强劲动力。

而从合作方式来看,“业主制”“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领衔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企业牵头项目超过一半,参与项目超过九成。

回顾过去,创新在广东企业之中已蔚然成风。

再看未来,“千军万马齐创新”的势头下,广东将努力率先实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跃迁!

【撰文】话题研究员 昌道励 许宁宁 魏伯航

编辑:苏惠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注旗下公司 马斯克称其恢复全... 当地时间5月24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文称,由于X、xAI 和特斯拉正处于关键技术发布期,下周...
原创 明... 在《水浒传》中,有一段非常离奇的剧情,那就是潘金莲跟西门庆勾搭在一起后,先是将前来捉奸的武大郎踢伤,...
原创 笑... 今天和一哥们儿去ATM机取钱,一个面相猥琐的男人站在哥们儿的旁边,一直斜着眼盯着他。哥们儿十分害怕,...
腾讯首个全模态模型混元O将发布... 腾讯不止“关爱”DeepSeek,其自研大模型“混元”似乎也要发力,不仅瞄准豆包,而且要发力“全模态...
华为申请图像处理方法等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2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图像处理方法、...
工业母机“铁三角”携手迈向高端... 工业母机又称机床,是用于制造机器的机器,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基石。4月14日,在位于宝鸡市的陕西秦川格兰...
从机械工具到数字伙伴 人工智能... 随着大模型的持续突破,人工智能体正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政策,从初创企...
25类产业项目可获资金支持 本报记者 曹政 人形机器人、可重复使用火箭、激光雷达……这些领域的产业项目,有望获得资金支持。记者昨...
2025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现状... 今天分享的是:2025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现状发展报告-嘉世咨询 报告共计:58页 《2025中国扫地...
618智能眼镜终于上桌!音频、... 前段时间,雷鸟宣布将在 5 月 27 日发布 Rayneo X3 Pro、Air 3s 两款智能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