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下江南后亡国,为何康熙南巡却开启了康乾盛世?
文|历史的故纸堆
据史书记载,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几乎年年出巡,曾三下江南,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当时隋朝刚刚结束南北朝时期中国几百年的分裂局面,皇帝这种远出巡游,既是为了炫耀武功,以达到政治和军事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游玩享乐的欲望。
隋炀帝出巡往往都是声势浩大,尤其是下江南游历江都,耗费财物不计其数,隋炀帝一路欢歌,百姓怨声载道。隋炀帝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大隋朝国力臻于巅峰,除了高丽以外,各国使臣云集江都,朝拜隋炀帝。就是在这时,炀帝动了征辽东的念头,他要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见识一下大隋的厉害。然而动员天下财力而发起三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在四百年的大分裂刚刚结束三十年时,新的动乱就开启了。
在千年以后,清朝康熙帝也曾多次下江南,为何隋炀帝下江南之后亡国,康熙六次南巡却开启了康乾盛世呢?
这或许与两位帝王的性格还有出巡的目的有关,隋炀帝好大喜功、骄奢淫逸,他的出巡更多的是满足个人游玩享乐的欲望。康熙却不同,他南巡的主要目的应该在治理黄河、优容文人上,是为了稳定统治、安抚民心和促进生产。
康熙皇帝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连续六次南下。第一次南巡前,康熙刚刚收复台湾岛,从被权臣架空的少年天子,经历了智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四边的局势依旧很复杂,诸如西北准格尔叛变,东北沙俄虎视眈眈,但最让康熙头疼的则是各地此起彼伏的水患,尤其是黄河。从1662年到1677年康熙继位的这十几年间,黄河决口就达67次,灾情远远重于前代。
康熙帝十分担心自己南巡会增加百姓的负担,所以他要求凡南巡途中所需物品,都由专门的官员负责购置,而且必须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不得自定价钱强加于百姓,若有扰民的官员或者侍卫,严惩不贷。为了让百姓放心,康熙下令南巡所过之处必须贴安民告示,当地百姓不用担忧,尽可照常生活,如果有官员将百姓迁移远避,将会被免职或降职。
康熙南巡期间,除了治理河务之外,还大力笼络江南士大夫,沿途祭拜禹陵、孔庙、明太祖陵,显示自己对汉文化的尊崇,第二次南巡又免除了江南一地的钱粮杂税220余万。因为江南是人才聚集之地,康熙还特意增加了江南入学的名额。
康熙的这些做法,对于清初收揽人心、笼络江南士大夫起了极大的作用,满汉矛盾慢慢缓和了,汉臣甚至进入了康熙帝的统治集团的核心,比如张廷玉等人。一系列的施政,让清朝的国力迅速得到恢复,从康熙开始,经雍正朝,到乾隆前期达到鼎盛,史称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