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距离生活还有多远
创始人
2024-04-30 09:34:13
0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距离生活还有多远

可以编组跳舞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H1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

本报记者 冷舒眉 陈子帅

通体灰黑色,身高1.63米,体重只有43公斤,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4月27日在北京惊艳亮相。“天工”这样的人形机器人何时才能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和陪伴?北京铁人科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张锐告诉《环球时报》,“这是每个人形机器人开发者的终极梦想。”

已经在部分领域得到应用

张锐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人形机器人之所以名之以‘人形’,旨在追求与人类相仿的形态、行为乃至思维模式的模拟。人形机器人无需对现有环境进行大规模改变,就可以无缝地融入各种场景,利用其灵活和动态的执行能力满足复杂和动态的任务需求。此外,人形特征使它们能够轻松操作人类工具,进一步扩大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环球时报》记者4月29日注意到,与国外机器人产品往往是屈膝行走或“鸵鸟式”行走不同的是,“天工”的步态更加拟人和自然。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自主研发的先进算法等技术优势,“天工”机器人不仅稳定,而且更节能、负载能力更强。与此同时,“天工”具备开源开放性和兼容扩展性,可以实现开放调用通信接口,灵活扩展软、硬件等功能模块,充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需求。

张锐表示,人形机器人已在部分领域得到应用,其中最突出的是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主要用于取代人类执行危险和复杂的操作,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并提高太空任务的效率和成功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突破确实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更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这使得人形机器人能更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识别环境信息,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和行动。未来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的结合将使得机器人能够拥有更高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在家庭领域,智能机器人可以承担家务劳动,如打扫、记录、照顾孩子和老人等,甚至能理解家庭成员的喜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医疗领域,AI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手术精度。在工业生产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中美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计划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今年3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宣布将很快发布第一代通用开放式人形机器人机身,引起了全球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及其支持产业链发展的关注。熊友军表示,“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并不落后于国外,可以说中美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年底国内头部企业将会批量交付人形机器人产品,用于汽车制造等工业场景,5年之内能看到人形机器人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至于人形机器人何时能够走入家庭,熊友军说要分为两步走,一是实现情感交流的陪护陪伴功能,二是实现做家务功能,这都需要更长远的发展时间。“展望未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表现,最后将会和手机、电动汽车一样‘一统天下’。这次我们依然充满信心。”

在3月18日举行的英伟达GPU技术大会(GTC)上,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介绍了九台人形机器人,其中两台由中国公司开发,分别是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H1型机器人和小鹏鹏行的PX5机器人。据《环球时报》了解,H1是一款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移动速度达每秒3.3米, 是全尺寸电驱动人形机器人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该机器人拥有更完善的全身动态协调能力,可以编组跳舞甚至后空翻。

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虽然AI和机器人的结合带来了许多优势,但开发者们也必须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和问题。张锐说,“首先,随着机器人的自主性增强,确保其行为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其次,AI和机器人的整合可能导致大量传统工作的消失,引发社会就业结构的调整。此外,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数据泄露已成为重要议题。”

同时,硬件方面的挑战是一个重要的难点。尽管在算法层面,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和性能,但机器人硬件却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涉及众多的技术细节和工程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另一方面,目前AI 技术的进展主要局限于逻辑层面的深化与创新,而在思维与情感层面的突破尚显不足。要想与人类的情感达到70%的相似度,张锐认为还需要5-10年才可实现。黄仁勋乐观预测称,能通过人类测试的通用人工智能很可能在5年内就会出现,但他也承认,其难处就在于科学家对于人类心智运作的方式仍然缺乏统一定义。而北邮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人机混合智能专家刘伟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或许是一个伪命题,并不仅是因为目前的人工智能还远未达到通用智能的水平,而且其本质是它不能像人类一样运用智能进行多种任务和学习。

刘伟介绍说,通用智能的发展面临着技术性、生物性和社会性三大瓶颈。技术性瓶颈表现在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具备更高的计算能力、更先进的算法和更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实现更复杂、更智能的功能;生物性瓶颈主要体现在我们对人类大脑认知能力运作机制的理解还非常有限,要实现类似的智能水平需要更深入的神经科学和认知研究;社会性瓶颈则包括了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社会的融合问题,例如文化差异、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克服这些瓶颈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持续的创新努力,只有在技术、生物和社会方面取得突破,通用智能才能迈向更加成熟和全面的发展,但极难实现。”

问题与挑战虽多,但张锐坚信随着技术进步和相关管理措施的逐步完善,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展示其独特魅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治理AI谣言,就该“技术为盾,... 从“地震废墟中被埋小男孩”的虚假图片,再到“7月起老人坐火车打折”的假消息……AI生成的不实信息,已...
为何全国九成羊肚菌 在金堂这个... 近年来,依托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国际门户枢纽优势,众多成都、四川乃至全国的特色农产品从成都“走出去”,抢...
冲上热搜!赶紧自查支付宝! 在大数据时代 每个人都是数据的提供者和使用者 在便利生活的同时 也暗含个人信息泄漏风险 你知道自己在...
国产紫外杯灯打破垄断点亮行业新... 在LCD面板的生产线上,一支看似寻常的紫外杯灯,曾是国内制造业“卡脖子”的关键一环——这类高精度曝光...
原创 如... 抗日战争长达八年之久,日本拥有庞大的军力与先进装备,却始终没能将战火烧到四川腹地。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
新民特写|浦东川沙老剧院为何变... “我是特地从普陀区到这里来玩的,平时喜欢密室逃脱,听说川沙这里很特别,特地换装前来体验。”9月17日...
原创 冲... 北京时间9月17日,凯文-杜兰特已凭借四枚奥运金牌在美国男篮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但这位火箭队新援并不...
这个村为何频繁停水(豫事帮) □本报记者 翁韬 最近这3个月,对于新野县歪子镇周单庄村的村民们来说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今年麦收前...
原创 为... 对于某些政客来说,疯话比真话更“有用”,因为它们针对的是一些特定的受众。 “俄罗斯无人机闯入罗马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