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数字经济如何加速“跑”起来?
创始人
2024-05-18 20:26:48
0

原标题:成都数字经济如何加速“跑”起来?

拥抱AI,打造下一个千亿产业

成都数字经济如何加速“跑”起来?

朱策

成都市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院长

黄琛

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盛世君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孟刚文

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副会长

毕昱

成都市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风口,也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当前,以Chat 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快速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其间,既涵盖积极的变革,也伴随着需要认真应对的挑战。

“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力培育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规模分别提升至900亿元、1100亿元,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2024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成都市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这条新赛道上,成都如何加速“跑”起来?2月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4位成都市政协委员。

关键词:优势拥抱AI成都有哪些产业优势?

人机交互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医疗设备,这些高精尖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线,让更多人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时代变革。在去年举行的成都大运会上,多款“成都造”人工智能产品亮相,备受关注。

2023年8月,成都发布了《成都市加快大模型创新应用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1月发布了《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展机遇必须抢抓,成都有哪些产业优势?

成都市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科技工委副主任、成都盛世君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琛认为,从算力基础来看,成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成都是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投运超算和智算双中心的城市,也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八大枢纽节点之一,在全国首创算力券,正在推动算力向公众开放。

政策的支持是行业发展的最有利支撑。成都市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毕昱观察到,在“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领域,成都十分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要突破1500亿元,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100个以上,打造产业能级处在全国第一梯队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这意味着,从顶层设计开始,成都已有了清晰的AI“脑回路”。

关键词:短板AIGC人才聚集不足应用场景尚在起步阶段

在参加成都市工商联组织的联合调研时,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副会长孟刚文发现,成都市多数企业更注重自身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企业间合作和创新氛围欠缺。产业多以偏轻资产的产业链为主,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互联网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在重资产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薄弱,这并不利于产业的成长和生态的形成。

“以北京为例,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4万人,占全国60%。人工智能论文发表量居全国第一。根据科技人才智库发布的数据,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才聚集排名前三,成都排名第六。这说明,在核心技术人才的吸引和汇聚方面,成都还稍显不足。”黄琛关注到,除人才不足,在人工智能+新赛道方面,成都的创投也相对不活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中国人工智能新赛道投融资事件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分别有151起、101起、95起、64起、61起。四川只有11起。这说明,成都本地的创新资金在面对新生技术的投资专业度和布局新赛道的魄力还有待提升。

成都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党员、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院长朱策敏锐地发现,现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还是太“窄”。“在实践中,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教师工作和课堂带来变革,但目前AI融入课堂仍主要局限于科学课堂。如果各科教师都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将会带来更多使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加速“跑”成都要落实落地哪些需求?

对产业的精准培育、对企业的有力赋能……成都正在积极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跑”起来,还有哪些需求要落实落地?

“目前成都在基础层优势明显,但还需要进一步降低算力平台的使用门槛与成本,以及提供非国产生态的算力支持,依据基础层的创新发展,在功能模型层进行创新扩散,重点打造本土优势行业的垂直大模型。”黄琛说,发挥成都的优势,构建成都特色AI驱动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的方法至关重要,建议使用循序渐进、创新扩散、三层迭进、重点突破的方法,用3年左右的时间布局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尽快实现价值创新。同时,建议在文化、游戏、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城市交通等应用场景上重点投入和孵化一批新赛道市场主体。

毕昱认为,成都在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人才的引进、留住及相关高校资源及专业设置上与北上广深等城市还存在差距。建议加快人才本地化培养,激励领军人才进入本地高校,设计培训计划,培养具有深度学习和大模型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强对中坚骨干人才的奖补政策,吸引国际和本土优秀人才,构建人才吸引高地,推动人才聚集。

在人才培养上,朱策表示,应该把“火种”放到义务教育阶段。用好本地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校协同开展科学思维教育,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科学场馆,在初中建设科学思维挑战课,在高中开展大学先修课程,在大学组织高中生科学夏令营,让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效落地,为科学英才的科学识别和持续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平台支持。

在优势互补方面,孟刚文建议,成都与重庆携手,进行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合力。成都以智慧产业为主导,重庆以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通过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合力、产业链条互联互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受访者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聊城市高端智能装备和生物医药产... 4月25日下午,聊城市市场监管局主办、高新区发展保障部联合聊城大学科技园承办的聊城市高端智能装备和生...
原创 爱... 1955年4月18日,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病逝,为了弄清爱因斯坦的死因,爱因斯坦...
华为申请通信方法相关专利,可实... 金融界2025年4月2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通信方法、...
极飞滴灌系统数字技术重塑农田水... 在甘肃河西走廊的万亩玉米田中,埋藏于土壤下的智能滴灌带正以毫米级精度输送水肥,气象站实时捕捉空气湿度...
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占率80%以上... 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实现高精度操作与复杂交互的核心部件,其技术突破是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
走访中广核风电基地:701台风... 701台风电机组沿着山脊伫立在草原上,风机随着呼啸而过的山风徐徐转动,单台风机每转一圈就能发出4.6...
如何破除“内卷式”竞争 傅晋华 “内卷”成为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现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
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中投资?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双重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