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成都市两会现场,成都传媒集团设在锦江大礼堂的特别访谈区迎来多位代表、委员,现场组织了成都发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红星新闻网等媒体,组建全媒体报道团队,通过特别访谈专区,记者直击会场内外,第一时间了解两会动态。
2月1日中午,成都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医卫专委会副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院长/附属银海眼科医院副院长路雪婧来到特别访谈区,聊一聊她今年带来的提案。
这是路雪婧担任成都市政协委员的第七年。履职多年,她的提案方向从其所从事的医卫行业延伸至社会的方方面面。“担任政协委员让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作为医卫组别的市政协委员,今年,她要“跨界”聊聊养老。
▲路雪婧
打通老人下楼的“阶梯”
据测算,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占比将超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而在成都,2100多万人口当中,就有300多万的老龄人口。
路雪婧表示,成都近两年在适老化改造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5分钟养老服务圈等,“这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满足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但依旧存在一些“真空地带”,将老人“困在”家中。比如,有的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但从电梯下到地面的距离中还存在几个阶梯;有的小区到小游园的路途中,人行道与路面没有斜坡连接;公交出行时,公交车辆无法自动放下搭板等。她认为,“如果老年人的通行不是全程无障碍的话,就会让腿脚不便的老人无法参与其中。”因此她建议,在未来的设计规划中,要更加细心地体察老年群体的需求,打通老年人“下楼”的“最后一米”,让他们从家到养老圈之间尽可能无障碍化,从而更能适应、融入社会。
捂紧老年人的“钱袋子”
另一个提案是有关老年人的“钱袋子”问题。
路雪婧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社会养老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截至2023年4月,成都市备案(许可)养老服务机构共有451家61296张床位,其中公办145家,占比32.1%,可以看出民办养老机构仍是养老主力军。
但近来民办养老机构资金链断裂“暴雷”“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机构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追求尽可能低的费用等,打着养老旗号去非法集资,致使老人积蓄付之东流,在影响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也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些事件背后,是因普法宣传较少,老年人对正规养老机构没有获取渠道,部门对资金监管不足造成的。因此她建议,政府应完善对养老机构资金的监管,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发现风险后,能更好地预判、预处理。同时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预收费的规范管理,严厉打击以养老服务为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的行为。还要建立并公布养老机构白名单,并加大宣传,使老年人能够便捷地查询到所在养老机构的资质。
关注老年人的眼健康问题
“没有眼健康,其实就没有真正的大健康。”在采访最后,路雪婧聊到了老年人的眼健康问题。
眼科专业的她向记者分析了老年人眼健康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人们对用眼来获取信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骨质疏松问题进一步加重,许多老人可能因看不见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比如跌倒后可能导致卧床,生活质量断崖式下降,且看不见,也会给老年人心理带来一定负担。
“当老年人说自己看不见时,其实就已经比较严重了。”因此老年人的眼健康要从预防开始,“将老年人的眼健康像管理慢病一样,管理起来。”这就需要和基层联动,通过社区、养老机构去宣传眼健康知识、眼健康诊疗。目前她所属的眼科医院早在几年前就和金牛区一同开展眼健康工程,进校园筛查,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眼健康小屋,投放一定检查设备,眼科医院再通过线上的形式对基层进行指导。“但还是偏重于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对老年人眼健康的关注还有待加强。”她希望能通过这些建议,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让他们有更好的老年生活环境。
回首这七年,今年是她建议、提案最多的一年。她说,这与政府给政协的反馈有关,“让我们更有信心去提更多的建议和意见。”比如去年提案中提到的青少年近视防控“白名单”问题,会后成都市卫健委积极跟进沟通,反馈他们正在做的工作,她也真实感受到全市的近视筛查质量一年比一年高。再比如,早些年她和其他委员都提到的将成都的历史街区打造成城市旅游文化名片等提案/建议,都在一一落实中。
她认为,这些反馈增加了自己的积极性,让她对社会的关注进一步提高,“我们也希望能用好政协委员这一身份,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帮助。”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成序